沪九院联合全国79家医院开启深度合作

2018-01-16 09:17:22|来源:文汇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携手攻坚眼科高风险疾病,上海市九医院联合全国79家医院开启跨区域深度合作新模式 行动起来,把“光明种子”撒向全国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0

上海市九医院眼科目前是眼眶病眼肿瘤世界单体最大诊疗中心,大量疑难复杂病例转诊至此,范先群(中)领衔的手术总能引来医生“围观”。(九院供图)

  视网膜母细胞瘤,一种儿童眼内恶性肿瘤,说是“儿童专属”,因为如果没及时治疗,很多患儿在3岁前就将失去生命。眼科领域还有大量这样的疑难复杂病,致残致死率高,但受关注不多,因为社会的焦点还停在白内障、青光眼等常见眼病上。

  一群眼科医生不想等待,先行动了起来。日前召开的“上海交大眼科论坛”上,全国首个专注于眼眶病眼肿瘤的眼科联盟宣告成立,它由上海市九医院眼科牵头,联合全国79家医院开启眼科跨区域深度合作新模式,希望把“光明种子”撒向全国。

  能否让“可惜”的病人少点

  一个壮小伙不幸遭遇车祸,眼眶严重骨折,当地医生摇头说“没啥好办法治”。简单处理后,小伙回家了,几周后,眼部消肿了,坏消息是,眼球凹陷,不能转动,看东西重影。省城的眼科医生、口腔医生联袂给他做了手术。但手术后,情况并没有改善。

  不久前,小伙辗转找到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市九医院眼科范先群教授,在内镜导航技术和3D打印的辅助下,范先群给小伙做了眼眶修复重建手术。手术后,他的眼球“复位”了,也恢复了正常人的“双眼单视”功能。

  小伙感激不已,但范先群轻松不起来。“如果在车祸后两周内就做手术,那时骨折没有错位愈合,手术效果会更好。如果当地有内镜导航技术,他就不需要二次手术,吃两茬苦。”“两个如果”让他考虑起一件事:怎么把优质医疗放大,让这样的“可惜”病人少点。

  如今,市九医院眼科已是眼眶病眼肿瘤世界单体最大诊疗中心,年手术量达1万多台。在九院眼科20多万的年门诊量里,半数为眼眶病眼肿瘤,这其中有80%是外省市转来的疑难复杂病例,需要“二次手术”的比比皆是。

  病人的集中体现了一个学科的高水平,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地区技术发展的不均。在九院眼科,病床供不应求,手术至少排队半年以上。“我们忙于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更急于没法给那么多病人最及时的治疗。”范先群说。

  建立眼科联盟,在范先群与他的同道看来势在必行。他们说,这个集结全国79家医院,覆盖新疆、西藏、黑龙江、云南等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联盟,至少要为病人回答三个核心问题:判断能不能治、怎么治、谁能治。

  用“种子医院”孵化更多医生

  这个眼科联盟里的首批成员大多是当地三甲医院,包括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等,它们被视作“种子医院”,肩负的使命就是带动地区疑难危重眼病诊治水平提高。

  与诊治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病的手术不同,以处理眼眶病眼肿瘤为主的眼眶外科此前涉足者寥寥,高水平医生更是紧缺。

  为何看这类眼病的医生少?一大原因是技术难度太大。范先群解释,由于绝大部分眼眶病变都长在眼球后,与众多神经血管相连,医生不可能把眼球拿掉做手术,只能从眼球旁边进去,手术中既不能损伤眼球,又不能碰到血管神经,还要把肿瘤等病变拿出来,再把组织修复好,难度可想而知。也因此,眼眶手术是许多眼科医生不愿触碰的禁区。

  “眼眶病眼肿瘤眼整形具体到不同疾病,可能发病率不能算高,但这类眼病患者的总数不少,在所有眼科门诊中,此类病例占20%至30%。”范先群说,该联盟希望在全国培养起一批能看这类病的眼科医生,让并不特别疑难的患者在当地就能解决问题。

  形成共识提升全国诊疗水平

  与一般专注临床医疗合作的医联体不同,这个眼科联盟还希望推进成员间的教学、科研合作,所以成员单位里不乏眼科研究所、重点实验室。本次论坛期间,市九医院的上海市眼眶病眼肿瘤重点实验室也宣告成立。

  2017年,范先群领衔团队调查了全国31个省区市、38家医院发现,过去十年里,我国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死亡率超过10%,眼球摘除率近50%。视网膜母细胞瘤好发于3岁以下的儿童,换言之,近半数患儿因病摘掉了眼球。

  该团队进一步研究发现,目前对视网膜母细胞瘤采取的化疗方式是静脉给药,以此提高保眼率,降低死亡率。不过,这种方式副作用大。他们在国家卫计委专项基金资助下,在国内率先开展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全国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动脉介入化疗不仅实现用药量减少,还观察到疗效增加、副作用降低,显著提高了保眼率。在眼科联盟里,已就如何选择静脉化疗、动脉介入化疗形成了初步专家共识。

  “以眼部恶性肿瘤为代表,这是眼科领域难度高、风险大、疗效有待提高的一大类疾病。相关学科在我国起步较晚,还有许多问题需解决,需要形成一些专家共识乃至规范,以此提升我国此类疾病整体诊治水平。”范先群说。

  2008年,范先群担任亚太眼整形外科学会主席,是中国第一人。直到7年后,中华眼科学会眼整形眼眶病学组才成立,范先群担任首任组长。七年之差,在他看来,可管窥我国对这个学科、这类疾病在认识上与国际水平的距离。

  这些年,范先群领衔团队以最新研究成果、良好临床疗效引来海外学术界关注。2016年、2017年,美国眼科年会连续两年邀请他举办专场学习班,介绍内镜导航辅助的眼眶外科手术。中国人去上课,美国人去听,这是头一回。在中国眼科学界,此类“冒尖”团队已能做到与国际领先水平同步甚至超越,但如何带动中国大部分地区相关学科的发展,眼科专科联盟希望有所尝试和突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