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爱心接力站”成户外职工避寒港湾 已建93个、今年将再建1000家
环卫工人在爱心接力站内倒热水 晨报记者朱影影
今年首波寒潮刚刚来临,“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的93扇大门也悄悄开启了。当在户外“转战南北”的职工走进接力站,手捧开水,吃着加热后的饭菜,他们全身的暖流随着气温的上升而升华。
1月9日,来自多个爱心接力站的消息:今年寒潮来临后,进入接力站歇脚、充电的户外职工人数倍增,“爱心接力站”已经成为户外职工避寒港湾。
环卫工再也不用坐上街沿
每天清晨四点不到,王阿姨的手机就会闹铃,穿戴、梳洗完毕,口袋里装好手机,她就匆匆赶往集合点。四点半左右班上几位清扫工听完安排,拿起扫帚、推着车去划定的区域清扫路面,5点前一定要赶到工作区域。
按照规定,王阿姨工作的区域就在昌平路胶州路附近,每天从早上5点至中午11点,她要持续清扫6个小时,期间她要在规定的区域里清扫三遍,在清扫的间隙,按规定是可以适当休息的,早上7点至7点半是吃早饭的时间,之后接着清扫,到了9点45分还可以休息15分钟。
虽然有规定的休息时间,但让王阿姨颇感无奈的是去哪儿歇息呢?王阿姨回忆,当初刚上岗时,她只能就着寒风吃早饭,15分钟休息时间,她要在马路边选一块可挡风、挡雨,上面有屋檐,且少人走动、相对清洁的上街沿休息。几年后人头熟了,王阿姨开始在周边几位熟人管理、经营的商店、门卫中选择歇息地。不过,她总要为了休息地配备的设施不全等经常更换场地,休息一直没有固定场所。
“没有‘爱心接力站’时可以用‘风餐露坐’来形容。”不过,昨天当王阿姨坐在静安区总工会建在职工服务中心的“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的椅子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脸上露出了笑容。她说接力站建成后,自己再也不用风餐露坐了,热水、空调、微波炉等让她备感温暖。
今年计划再建1000个
昌平路上的“爱心接力站”利用的是静安区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接待工会会员的空余场地,“爱心接力站”面积大概四五平方米,里面配备了冰箱、微波炉、充电设备、开水、杯子、书刊、桌子和椅子等,环卫工、快递员、送餐员、协管员、出租车司机、物流驾驶员等户外职工路过时,不但可以在里面歇息,还可以在休息时喝上热水,给饭加热,给手机充电等。
静安区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主任朱剑敏说,自从半年前建成“爱心接力站”后,就吸引了很多户外职工来站休息,每天都会有几波人进来,休息时间有长有短,有时中午还会有人进来打瞌睡,因为这里有空调。今年首波寒潮出现后,进站歇息的人数更多了,大概增加了近一倍。“爱心接力站”成为相当部分户外职工的加油站和接力站。
上海市总工会相关人士透露,“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现已建成93个,今年市总工会将会同多部门再建1000个。今年建的站将覆盖金融、教育、电讯、超市等全市各行各业,“爱心接力站”可能开设在药店、超市大卖场、饭店、电讯等门店,也可能开设在住宅小区、学校的门卫,总之,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都将利用。
有人建言设24小时接力站
因为已经有建站经验,加上部分站也已建成多时,因此,获知今年本市将加大力度再建“爱心接力站”时,很多站的负责人、工会负责建站和管理人士纷纷出谋划策。
朱剑敏认为进他们站的人数与预期比较还有距离,还应该大力宣传力度。
多位接受采访人士特别指出,现在的“爱心接力站”大都在早上8点至下午6点之间开门服务,其实很多户外职工要工作到很晚,像代驾、送外卖等人员要工作到深夜。他们认为,应该根据布局,为这部分特殊人群适当布点,开设部分24小时“爱心接力站”,以解决这部分特殊人群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