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华烈士纪念馆推文物资料研析会 首季有这四件
解放日报  2018-12-06 10:01:05

  原标题:让库房中的文物变得触手可及

龙华烈士纪念馆推文物资料研析会 首季有这四件

图片说明:《国民革命军第五军淞沪抗日画史》。(均资料)

龙华烈士纪念馆推文物资料研析会 首季有这四件

图片说明:吕士才使用过的显微手术器械包。

  戴上白手套,翻开泛黄的纸张,原本珍藏在库房中的文物第一次变得触手可及。继英雄烈士研究中心成立后,龙华烈士纪念馆5日推出首季文物资料研析会,面向社会、高校,广发英雄帖,邀请专家学者就馆藏文物进行学术研究。首季文物包含1904年秋瑾主编的《白话》创刊号、《京汉工人流血记》《国民革命军第五军淞沪抗日画史》及吕士才使用过的显微手术器械包。

  回归博物馆本源的探索与尝试

  “每家纪念馆都有自己的丰富馆藏,文物史料如果只在库房中,那就只是一件件物品。把馆藏文物拿出来,面向馆内外研究者,希望能更好地发挥革命文物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教育作用。”龙华烈士纪念馆馆长薛峰说,文物研析会聚智聚力,引入外部研究力量,效果最终作用在纪念馆的馆藏文物上。据悉,研究队伍由一名馆外专家及一名馆内助手组成,在挖掘文物价值的同时,培养纪念馆的下一代研究群体。

  首季研析会以四件文物为主,其中,1904年秋瑾主编的《白话》创刊号是龙华烈士纪念馆近阶段征集的重要文物之一,首次公开亮相。秋瑾是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白话》是秋瑾冲破封建束缚,自费东渡日本后创办主编的月刊。她在创刊号中发表《演说的好处》《男女不平等的原因》等文章,字里行间充满女性解放的激情,对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李浩说,明年即将迎来“五四运动”100周年,白话文的推广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白话》创刊号十分珍贵。“纪念馆拿出文物供外界研究,是回归博物馆本源的一次探索与尝试,文物要服务于社会。”

  将常态性推出文物资料研析会

  第二件文物《京汉工人流血记》是研究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珍贵史料。1923年2月初爆发大罢工,中共北方区委及劳动组合书记部重要负责人罗章龙亲自领导,并在腥风血雨的日子里写下了10万字的《京汉工人流血记》。

  一本保存完好的《国民革命军第五军淞沪抗日画史》也出现在研析会现场。此为民国21年第五军抗日画史编纂委员会编辑,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司令部印行刊物。画史详细记载了淞沪抗日全过程,纪实照片丰富,具有极高史料价值。“枪林弹雨中,战地记者用镜头记录了战争面貌,令人震撼,是非常完整的战史。”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锡荣希望从史料出发,研究淞沪会战的相关人物和事件。

  吕士才是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的骨科主治医生,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不顾自身罹患癌症奔赴老山前线。在执行战伤救治任务时,他曾连续17个小时为伤员动手术。手术队凯旋后,他住进医院,面对癌症威胁,依旧奉献至最后一刻,在病床上审阅、修改了多份战地救护经验总结。1979年10月,吕士才因病去世,被批准为烈士。今年4月5日,吕士才烈士家属将他生前使用过的显微手术器械包捐赠给龙华烈士纪念馆。据介绍,吕士才曾用这套手术器材在战地实施多台手术,甚至完成断臂再植手术。此次,这件实物也作为重要馆藏展出。

  据悉,研析成果报告会将于2个月后举行。龙华烈士纪念馆将常态性推出文物资料研析会,促进馆藏文物资源的开放共享。

编辑: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