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吸引集聚名家名企名人名作名展名演来沪“停靠”,辐射引领周边文化共同发展 “上海文化”品牌建设“码头源头”并进 市委宣传部制定目标任务表,对应150项重点项目,由65个责任单位按照分工同步推进
■上海正在设计针对文化艺术人才的荣典制度,旨在构建一套全社会评价、充分尊重人才的制度,将覆盖老中青年艺术家和外来文化艺术人才,具有跨行业、跨职业、跨系统、跨部门,突破年龄、突破职称、突破地域、突破单位的特点
■上海将引入国内外顶尖电竞赛事,对赛事、战队、场馆给予支持,支持优秀的战队建设,同时还将打造能够代表上海水平、上海风格、上海形象的市级战队,塑造国际知名电竞品牌,探索电竞领域的运动员注册制度
“既要抓好‘码头’建设,又要抓好‘源头’建设”,记者从昨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围绕“激发上海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加快建成更加开放包容、更具时代魅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目标,突出“内容生产精品迭出、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文艺名家群星璀璨、文化地标绽放魅力、文创产业做大做强”五个方面,“上海文化”品牌建设进入加速推进阶段。
在日前下发的《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简称《行动计划》)基础上,上海市委宣传部进一步制定了《“上海文化”品牌建设重点项目150例工作目标及具体任务表》,按照责任分工,对应150项重点项目,将由65个责任单位按照分工同步推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在发布会上介绍,“码头”和“源头”建设齐头并进,贯穿文化品牌建设全过程和《行动计划》12项专项行动各方面,将推进上海成为国内外人才与佳作竞相呈现的“码头”和原创活力喷涌不息的“源头”高地。
围绕源头打造品牌矩阵
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既要建好文化“码头”,更要建好文化“源头”。唯有发挥“码头”的深度,吸引和集聚各路名家、名企、名人、名作、名展和名演前来上海“停靠”,“源头”建设才能水到渠成;也唯有发挥“源头”的高度,辐射和引领周边文化共同发展,进而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码头”建设才能相得益彰。
“源头”重在原创力,上海将瞄准“三大源头”,打造“上海原创”“上海制作”“上海出品”的品牌矩阵。一是瞄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在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中,除了提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江南文化研究发掘展示等专项行动外,更将精力和重点聚焦在发挥上海的潜质和优势,通过独辟蹊径,瞄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源头寻求突破。作为中国神话学研究重镇的上海,有厚重底蕴、现实力量,更有成熟条件在创作史诗版中国神话中发挥更大作用。围绕这一主题,本市率先提出实施“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打造学术高地、文艺创作高地和教育传播高地,着力推动多艺术门类的作品系统集成。
二是瞄准中国红色革命文化的源头,上海将用足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源远流长的红色文化基因,通过“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专项行动”,把建党精神与城市精神结合起来,把红色血脉与城市文脉结合起来,以中国红色革命文化总源头为目标,从发掘保护建党历史资源、加强建党历史和建党精神研究、深化建党伟大业绩传播、打造建党主题文化精品、开展红色文化社会宣传、深化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开发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等多个维度切入,推动“红色文化品牌”建设。
三是瞄准现实题材作品创作的源头,上海提出“以五年为时间点,实现‘五年百部精品’创作目标”,聚焦重大现实题材,创作更多热情讴歌全国各族人民追梦圆梦的顽强奋斗、抒写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实践的精品力作,谱写中华民族新史诗。
制度创新引领优秀文化集聚
“码头”重在发挥集聚效应,要集聚更多优秀人才、培育一批龙头文化企业,打造文化艺术产品的首发、首演、首映、首展市场,建成优秀文化发展的“基地”和“大本营”。
打造“上海文化”品牌要凸显制度创新,上海正在设计针对文化艺术人才的荣典制度,旨在构建一套全社会评价、充分尊重人才的制度。荣典制度将覆盖老中青艺术家和外来文化艺术人才,具有跨行业、跨职业、跨系统、跨部门,突破年龄、突破职称、突破地域、突破单位的特点,是针对文化人才的全方位评价制度。此外,“文化名家选拔推荐”“青年文艺英才培养计划”等重点工作,将形成文化大家和人才的发现、跟踪、锁定、引进、培养、教育、交流、激励的完整创新机制。
“要通过文教结合平台机制,及时发现和预测上海文化事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及其规模、层次、结构。”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介绍,上海已将文化艺术学科和专业纳入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将特色优势文化学术学科纳入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范围,从学科角度进行重点建设,源源不断地培养输送年轻、具有文化活力潜力的人才。
市文广局局长于秀芬介绍,围绕影视、演艺、民营文艺表演、网络视听、艺术品产业等领域,落实“文创50条”的具体实施办法已经出台。在近年颇受关注的电竞产业方面,上海将引入国内外顶尖电竞赛事,对赛事、战队、场馆给予支持,支持优秀的战队建设,同时还将打造能够代表上海水平、上海风格、上海形象的市级战队,塑造国际知名电竞品牌,探索电竞领域的运动员注册制度。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表示,将重点支持高校创办外文版学术期刊,并在上海翻译出版促进计划基础上,支持上海出版社尝试直接用外文出版国内外学者的学术专著。
“上海主场”品牌节展提质升级
一批“上海主场”的品牌节展将成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于秀芬介绍,今年电影节期间将正式成立“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举办“一带一路”电影周;影视市场将建立“国际合拍片”板块,引入中外合作机构,开展国际项目路演、项目洽谈会、制片人咨询会、国际合作政策推介会等,不断促进市场交易量、参展商数量、参展影片首映量等关键指标提升,将上海国际电影节打造成为影视国际交流、中国影视文化传播及影视产业推进服务的重要平台。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则将通过打造精品力作展示、优秀作品创作、青年人才孵化、公共文化推广、产业联动等五大平台,突出艺术节的标识度和独特性。
“今年是上海书展15周年,我们希望每年8月,全国各地爱书人因上海书展的举办而相聚上海,上海书展成为吸引八方来客的重要理由。”徐炯说,上海书展将汇聚全国乃至国际名家参与活动,并通过优秀图书、活动、出版人和作者的集聚,促进上海出版机构和全国其他优秀出版机构、民营图书策划制作机构、全国出版人和作者建立更广泛的合作关系,增强对全国优质出版资源乃至国际出版资源的集聚度。
“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将加强对中国各民族优秀音乐作品的展示、关注和扶持,为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中华优秀音乐人才提供集中亮相的机会和平台,并将国际名团的演出安排与艺术教育、社区服务进一步交融。“白玉兰戏剧奖”将从过去比较局限于戏曲表演逐步扩容到兼顾所有舞台艺术表演门类,并从申报制改为申报+推荐制。
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上海将建立起“一带一路”沿线的艺术节、电影节、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创演、非遗保护六大合作机制并设立联盟,将于今年6月15日举办首届中国(上海)国际文化装备博览会,将联手苏、浙、皖共三省一市于今年11月29日举办首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还将筹办江南百工——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重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