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调度”助力虹桥枢纽一天“搬”一座城
2018-03-30 10:05:04  |  来源:解放网  |  编辑:彭丽

  原标题:放大招!“智慧调度”助力虹桥枢纽一天“搬运”一座城

  统一旅客对虹桥枢纽交通信息查询的入口,精准到米级的室内导航服务……记者日前从虹桥商务区管委会获悉,面对即将来临的清明、五一节假日客流高峰,虹桥交通枢纽将在信息互通共享、健全完善机制及应急预案体系、日常管理协调外,重点研究推出各项“智慧调度”新举措。在将于今年金秋本市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交通保障当中,这些智慧应用也将大显身手。

  将各种公共交通工具的信息集成到一个查询入口,室内导航精确到米级

  虹桥枢纽自启用以来,客流量以年均近15%的幅度增长,日均客流量已超100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已突破133万人次。在刚刚过去的今年春运期间,虹桥枢纽累计发送旅客4100万人次,最高值为120.09万人次,已成为上海最大的对外公共交通门户。

  为建立起应对重要节假日返程大客流的长效机制,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决定以即将来临的清明、五一节假日客流高峰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虹桥商务区举办为契机,采取智慧化手段,重点缓解枢纽内公共交通和客流需求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比如,通过短信精准发送、微信小程序和支付宝城市服务功能植入的方式,汇总集成返程客流对地铁、公交、长途客车和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通勤需求信息,通过移动互联网向旅客提供班次查询、路线换乘等功能,统一旅客对虹桥枢纽交通信息查询的入口;提供信息交互渠道,在某个时间点,给予旅客一个可反馈自身公共交通出行安排和需求的渠道,反馈包括对计划前往的区域,计划出行的时间段,以及对现有地铁、公交线路加开或做延迟的建议等实际需求;逐步通过所掌握的实时信息,对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进行非常规时间内(如夜间)的临时调度安排提出建议,满足旅客临时的交通出行需求,实现枢纽客流的快速疏散等。

  此外,为提升虹桥枢纽及商务区核心区的地下空间公共指引精度,他们将借助GIS、VR等技术对虹桥枢纽室内50万平米、核心区地下空间280万平米、国家会展中心馆内40万平米总计约400万平米的室内空间进行虚拟建模,并通过Wi-Fi嗅探、蓝牙定位、手机信令等多元技术融合为旅客提供精准到米级的室内导航服务。不久的将来,往来虹桥枢纽的旅客在世界最大规模的地下空间范围内,通过移动终端应用也可以精准的找到各个目的地,不用再担心迷路的问题。

  铁路上海站、虹桥机场、地铁、出租车、公安等部门也推出多项智慧新举措

  记者还了解到,不仅仅是虹桥商务区管委会,枢纽各单位也正在推出多项智慧新举措。

  ——铁路上海站积极引入了客流热力成像系统,通过热力感应采集数据,实时监控候车客流积压情况,精准调整候车乘降组织,为旅客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对枢纽内卫生间加装了智能引导系统,通过电子显示屏,帮助旅客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厕位。通过掌上服务“心尚”云服务,可在线查询列车正晚点、余票信息,预约特需旅客服务,登记遗失物品等多种功能。

  ——虹桥机场方面,加装全国首个“无感支付”停车库。一批特殊的机器人“安检讲解员”,更在客流高峰段,协助旅客快速通过安检。此外,还开通自助托运、安检“e证通”及出入境自助通关,对T2航站楼10个值机岛168套值机航显屏全面升级,T1航站楼自助点餐外卖服务升级、启用国内首家 “无感支付”虹桥机场智慧停车场、新建成的交通中心实现了航站楼、停车库与轨道交通车站的“零换乘”等多项智慧措施。

  ——地铁方面,在春运前开通了手机扫描进站功能,并在全网络既有线路车站,实行刷码过闸。

  ——出租车上客点增设了费用参考牌、LED显示牌、出站广播等措施,通道候车旅客基本控制在了3圈以内,进通道等待时间只需11分钟左右。虹桥火车站P9、P10停车场也对泊位引导、车辆收费系统进行了升级。以往车辆使用磁卡进停车场时,每辆车的停留时间在15-20秒,现在通过应用牌照识别系统,可缩短到2-3秒。后期还将进一步推进智能化改造,实现移动支付等功能。

  ——公安方面,将在虹桥枢纽范围内新增具备智能图像识别功能的视频探头,对人脸、车辆、场景、行为进行复杂的智能识别分析,加装多维度感知安全门,实时采集信息,智能识别标识重点人员和危险品,提升枢纽区域的安全防护能力;通过智能感知设备的布设,建立基于物联网传输的智能消防感知系统,全方位动态实时监测枢纽内火灾隐患;为疏导优化虹桥枢纽进出交通的问题,将在枢纽周边区域改造提升交通信号灯、多合一智能电子警察监控点位,实现路况智能识别、信号智能调节、违法交通行为智能抓拍,提升交通通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