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乡间米道 | 72岁老太腌制祖传“彩虹”皮蛋,订购者多到“打爆”村委会电话
午后阳光正好,照着笸箩里松软的米糠,泛出金黄色的光亮。别小瞧这不起眼的米糠,在72岁的沈阿婆手里,它能派上大用场。
日前下午,记者前脚踏进奉贤金汇镇金星村沈阿婆家里,后脚就来了几个本村的中年男人。他们一人手里捧着一筐沉甸甸的新鲜鸭蛋,往那磨盘一般大的笸箩旁一放,便跑去竹椅上坐着闲聊了。穿着鲜艳、精神矍铄的沈阿婆笑盈盈接过蛋筐,就着面前的米糠,开始了如机器般娴熟而流畅的作业。
沈阿婆在做什么?只见她左手抓起一把糠,右手用铁铲捞一块泥状物,顺势抹在糠面上。再捏一枚鲜鸭蛋,反手往泥里一扔、一摁、一滚,一只皮蛋就算加工好了。
沈阿姨做的正是家家户户餐桌上常见的皮蛋,也叫做松花蛋。在奉贤金汇,皮蛋的制作颇有传统。上世纪70、80年代,腌制皮蛋的手艺人数量可观,仅金星村就有5家皮蛋制作大户。每年3月15日到6月15日前后,拿着鲜鸭蛋来求手艺的都要排长队。沈阿婆说,腌皮蛋最讲究一个气候条件。天太冷,泥料容易干、硬,天一热,又免不了蚊虫叮咬、滋生细菌。掐头去尾,金汇人每年只在4个月的时间里做皮蛋,以确保它的口感。
腌皮蛋的原料也有说法。鸭蛋必须是足够新鲜的,既不能清洗过外皮,也不能在冰箱存放过。沈阿婆告诉记者,任何人为的因素都可能改变蛋清内的湿度和含水量,一旦多余的水分通过蛋壳进入蛋内,便会直接影响皮蛋的凝结。而裹蛋用的腌料更是容不得半分马虎。深秋时节,菜田里的泥土松软且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取来暴晒后,敲碎、过筛,便可封存起来等到来年作为腌皮蛋的基质。如果把这泥换成水稻田里的泥,包裹性和密封性就明显变差,腌出来的蛋色泽和质地便不够均匀。
而今,沈阿婆是金汇镇上,乃至周边各区最“红”的皮蛋手艺人了。就连青浦、闵行、松江、宝山的客人也要路远迢迢地赶来做上十几斤。沈阿婆的皮蛋手艺师承父亲的挚友,本不以此为生,没成想这一做竟做了27年光景,还把金汇镇的皮蛋市场搅翻了天。
沈阿婆说,她开始做皮蛋的第二年,其他皮蛋作坊生意就开始冷清了;第三年,镇上5家作坊便仅剩她这一家。人人都道沈阿婆的皮蛋软、糯、香,不苦不涩,存放长久,便纷纷用脚投票。
去年,沈阿婆囤了足足3吨泥料,时逢周末平均一天要做上千颗,却仍旧供不应求,不得不把囤着给家人吃的那一份也分享出来。金星村一名村干部说,还有不少从市区驱车赶来的客人,到了村里迷了路,纷纷打电话到村委会求助。整个4、5月份,村委会接起的电话里,有相当数量是冲着皮蛋来的。
一位老食客告诉记者,沈阿婆做的皮蛋至少呈现4层颜色,蛋清分墨绿色一层,橘红色一层,蛋黄外部呈黑色,里面却是灿灿的金色。一刀切开,如彩虹般别致,而秘诀就藏在腌料里。
不久前,沈阿婆拌好了今年的腌料。一份绿茶、一份红茶、一份食盐、一份食用碱,再加一份石灰,按特定比例混合均匀静置。凉透后,加入先前囤着的泥粉,充分搅拌,混合着茶香、石灰味和泥土气息的腌料就做好了。沈阿婆说,加入红、绿茶可以很好地给皮蛋上色,而使用食用盐、碱虽成本高些,却使蛋的口感不易苦涩。
3月的天气微凉,现加工好的皮蛋,要在阴凉处静置40天方可入口。若是天再热一些,包好的皮蛋仅腌制足月就能上桌。蘸一些生抽,咬下一口,蛋清弹牙,蛋黄软糯、绵密,满口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