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民乐》带你去听最棒的海派民乐

2017-12-12 09:54:08|来源:新民晚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上海民族乐团65周年,《海上生民乐》带你去听最棒的海派民乐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6

图说:民乐合奏《丝路》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12月10日晚,充满创意和朝气、彰显当代海派民乐新高度的“民族音乐剧场”《海上生民乐》,成为上海民族乐团65周年的“庆生”之作。以好作品书写新时代,这台民乐作品充分展示了上海民族乐团创新探索的成果。

  这台起初为2016年第十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而创制的作品,以综合视听的形式,体现了“乐和天下”的主题和意境,全面展示了当下海派民乐传承、融合、创新的最新成果。这台演出在彰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世界音乐元素和当代音乐气质,让观众在领略民族文化悠久与深厚的同时感受到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这场音乐会还融入了“一带一路”主题、爱国主义情怀和各美其美、天下大同等精神内涵,以丰富的思想性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唤起了民族自信和自豪感。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7

图说:民乐重奏与昆曲《惊梦》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高起点成就优秀作品

  好作品要注重思想性,而思想性的核心则是要将中国价值、时代精神贯穿于作品中。《海上生民乐》之后,民乐团还创作了《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以史诗级视听震撼呈现上海的变化,尤其是凸显滨江两岸贯通以后新上海的万千气象,用国际化的音乐语言讴歌新时代,体现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优雅气质和非凡魅力。最近推出的“国乐中的诗书画”系列之《空山》和《月影》两场音乐会,体现的是中国人文之美,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两场音乐会,分别以“山”和“月”为主题,以诗与乐结合为创作基础和呈现形式,用当代的创作手法和音乐语言传承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挖掘东方美学的当代气质。

  好作品也要注重艺术性。民乐团力求让每一部作品、每一次演出都为观众带来审美的享受,实现民乐与当下审美意趣的融合与创新,达到音乐表演与舞台手段相结合的美学高度。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8

图说:二胡与大提琴二重奏《梁祝》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好作品更要注重高品质。创新,考验的是民乐团对品质的把握。在创作《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时,乐团大胆委约德国作曲家创作并指挥整场民族管弦乐作品。开放包容的民族音乐,以新的音乐语言呈现出多元文化相融的魅力,同时也为中国民族音乐注入了新的艺术能量。值得一提的是,《海上生民乐》和《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分别受到了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2016年、2017年的委约。连续两年委约同一家乐团联手打造巨制,这在艺术节的历史上实属罕见。

  为了更好地表现具有历史感又有当代性的上海气质,在《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中,乐团携手画家毛东华,以当代水墨的主视觉融入现代数码动画科技,呈现出气势磅礴、优雅现代的艺术品格;“国乐中的诗书画”系列之《空山》,大胆地以纯白的整体空间凸显出一片素净,体现出“空”的东方智慧。无论是音乐的呈现还是视觉的表达,都力求达到高品质。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9

图说:舞蹈家黄豆豆与古筝演奏家罗小慈合作表演《墨戏》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好作品产生品牌效应

  好作品能产生品牌效应。《海上生民乐》上演后深受观众欢迎。既好听又好看的民乐表演也受到了演出市场的青睐,不到一年已在多地上演十余场,今年还随上海市政府代表团赴希腊,为庆祝中国与希腊建交45周年而演出,获得极大赞誉。明年2月,《海上生民乐》音乐会版还将赴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巡演近十场,向世界推广中国优秀原创文艺精品,展示中国新时代的风貌与中国精神。可见,《海上生民乐》已成为海派民乐创新的代名词,形成了强大的品牌效应。

  对民乐团来说,《海上生民乐》是乐团在新时代探索民乐新发展的有益尝试。昨晚的演出,在保持原有艺术品质和审美品格的基础上,对部分音乐和视觉作了调整和改进。演出由著名演奏家龚一、罗小慈、马晓晖等联袂组成最强阵容,并特邀著名表演艺术家乔榛、著名舞蹈演员黄豆豆、著名昆剧演员张军加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