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在沪首演

2017-11-09 10:11:41|来源:东方网|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原来民乐还可以这样!《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在沪首演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图片说明:《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彩排现场图(图片由上海民族乐团提供)

  随着音乐的节奏有缓有急、有张有驰,大屏幕上从线条的编织到水墨慢慢润染开来,呈现出清晰的外滩经典建筑,观众们沉醉其中。今晚,由德国著名作曲家克里斯蒂安·佑斯特(ChristianJost)创作并指挥的民族音乐会《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在上海大剧院上演,展现出新颖的民乐新音色。

  外国作曲家写一整台作品:探索民乐的新可能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这部由上海民族乐团、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共同委约佑斯特的作品,在他本人看来很独特。西方管弦乐队跟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有本质的不同,在乐器的形制、构造、发音、音律上也有本质的区别,如何将自己的经验带给上海民族乐团,对于佑斯特来说是个有意思的挑战。为了充分了解每一件民族乐器,在创作前约斯特专门与上海民乐团的乐手们进行一对一的会面,对方向他讲解、演奏每一件乐器的音域和演奏技法。

  中国民族乐器个性非常强,佑斯特赋予了更多的交响性,让整个民族管弦乐的“生长空间”更加和谐、柔和,而不是扁尖杂。细化到乐器,让唢呐以轻柔、缓和的方式吹出来,将高胡、二胡、中胡整个声部像一个人一样在演奏……在乐队的排列上,低音提琴被放到高胡、二胡声部旁边,衬托出高胡、二胡的音色,加紧联系,让所有乐器变成一个整体。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

  最终,《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由《东方韵味》《浦江明珠》《伊甸园之桥》《中华第一街》和《外滩》五个篇章构成,呈现新旧事物共存、多元文化相融的魅力之城——上海。充满律动和画面感的音乐,跳脱出民族音乐的惯性表达思路,观众可以感受到新的音乐思维和色彩。

  近年来,也有外国作曲家创作上海主题的音乐作品,但以西洋交响乐形式居多。外国作曲家写一整台民乐作品,在上海民族乐团史上还是第一次。“在与佑斯特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民族管弦乐有这样一种可能性。”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说:“民乐现在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随着中国越来越开放、国际化,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作曲家加入其中。在乐队的写法和舞台呈现上,我们还有很多的尝试要去做。”

  当代绘画与民乐相得益彰:让人耳目一新

  整部作品以上海外滩为起始点,全面展现历史底蕴、城市内涵与美好愿景。从第二篇章《浦江明珠》开始,音乐会大屏幕上开始出现上海画家毛冬华的作品《外滩心影》。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融入,虚实结合,使静态的绘画艺术,随着音乐的流动起伏变化,尽情舒展,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同时,音乐会还采用了戏剧舞台剧的光影造型。光影艺术与绘画的巧妙结合,使音乐更具现场感。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

  如果说上海民族乐团用音乐讲述了一部非同凡响的上海“史诗”,毛冬华则用画作来表达对上海的感情。她将外滩和上海其他的经典建筑以及人文印象,通过手中的画笔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不管是民乐还是中国画,都面临现代性转型的问题。”从2008年至今,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毛冬华在中国画题材、绘画手法上有所突破。她的作品具有中国传统工笔和写意的画风,更融入了西方的素描和油画风格。其精细的线条勾勒,精至毫发。

  毛冬华说:“民族音乐和德国指挥家、中国水墨画和多媒体动画,在复调乐章中融入民乐的美妙线条,在多层次积墨中穿插着水墨线条,点、线入面,点、线带面,宛如书法中的行草,宛如城市中的穿梭的立交高架,共同奏响演绎伟大时代的宏伟篇章。”她表示,这次合作对中国画有很多启发,希望将传统文化作为一张名片传播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