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马拉松11月12日清晨7点再度在外滩金牛广场鸣枪开跑。伴着温暖的阳光和湛蓝的天空,路跑爱好者们在此完成“上海之约”。这既是城市的美景之旅,也是一场盛大的跑友聚会,更是一次自我身心的挑战与享受。
2017上海国际马拉松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度取消了“半马”,“全马”名额再度扩充,路线设计更趋完善,残障人士无碍奔跑……变化的背后,是上海这座城市希望给数万名跑友们更好的奔跑感受。
有跑友说,“上马”没有变,那也没错。金牛广场的起点,上海八万人体育场的终点,没有变;来自南非的莫库卡以2小时8分35秒撞线,来自埃塞俄比亚的罗茨以2小时22分43秒折桂,去年的男女组冠军此番成功卫冕,同样也没变;一路上热心的志愿者,医疗救护人员,骑行保障团队,详细的提示牌,丰富的补给站……这些同样也都没有变。
也有跑友说,“上马”变了。今年上马最大的变化,是历史性地取消了半程项目,“全马”名额从去年的2万人增加到2.8万人,10公里和健身跑继续保留5000人名额。首次进入“全马时代”的上海马拉松,传递给跑友“更专业、更严肃、更细致”的理念。正如一位跑友在社交圈说,“马拉松从来就不是狂欢,而是深思熟虑、身体力行的朝圣”。越来越多的跑友,不是抱着凑热闹的心态,而是科学、严谨、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上马”之行。组委会芯片计时数据显示,今年全程马拉松比赛完成率达到了94%。
今年,赛道也发生了变化。为了更好地服务2.8万名全马跑者,组委会对赛道再度优化提升。赛事新增部分滨江赛段,选取黄浦及徐汇滨江符合赛事规模条件的路段,不仅让跑者近距离地感受浦江两岸的景观文化,体验滨江新公共空间,更能通过新增的距离减少后半程的折返。赛道还取消了后半程爬升两次上桥的路线设置,更有利于全马跑者创造好成绩。
李林东,这位来自重庆的“90后”小伙,是一名听障人士,赛后的笑容跟当天的阳光一样灿烂。“2小时39分46秒,我刷新了自己全马的PB(个人最好成绩),好开心。”李林东见到记者,开心地展示自己的成绩。这位听力障碍的小伙子,没有因为生活对他关上了一扇窗而气馁,反而用自己的脚步跑出了新的人生。
“是跑步让我学会了坚持和奋斗,在跑的过程中,我跟自己对话,磨砺自己的毅力,虽然身体是累的,但我的心里是甜的,就是因为热爱。”李林东说,“当年我第一次跑全马时,在30多公里的地方因为抽筋就放弃了,坐在收容车里看着其他跑友冲向终点,我好难过。但是通过不懈努力,我不仅可以完成全马,而且成绩也越来越好了。我体会到什么叫享受奔跑。我爱上海,明年再来。”
另一位跑友陆峰则是首次尝试全马,虽然“首刷”并不太顺利,但他还是坚持完成了比赛。5小时24分30秒的成绩谈不上好,但是对他来说却是用第一次全马开启了路跑的新里程。一年前,他的体重超过200斤,跑步让他学会了科学的饮食以及日常锻炼的好习惯。“家人的加油给了我很大的动力,跑友的陪伴也让我打消了放弃的念头,最后坚持到底。虽然身体有些伤痛,但是心里真的很满足。”陆峰告诉记者。
从家庭跑团到20名残疾人组成的轮椅跑团,许许多多的跑友在上海国际马拉松留下自己的足迹,分享着快乐和成就感。二十二年的上马,承载的不仅仅是跑者厚重的期望,更承载了广大市民,乃至上海这座城市对于马拉松赛的支持和热爱,上马迸发出的活力、热情和正能量也感染着每一位跑友、每一位市民。
奔跑吧,上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