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1958年—)。周南 供图
国际在线上海微网(彭丽):2017年11月3日,上海微网专访高级工艺美术师、《上海工艺美术》杂志主编周南。周南,1958年生,籍贯上海,毕业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现任上海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上海海派玉雕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委员、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上海工艺美术》杂志主编、中国文化促进会剪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市徐悲鸿艺术研究协会理事等。
周南的办公地点位于汾阳路79号,这里是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所在地,同时也是《上海工艺美术》杂志编辑室所在地。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是一幢法国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为白色,又称"海上小白宫"。该建筑原为法租界公董局总董官邸,抗战胜利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将这儿作为亚太地区第一任办公地。解放初,陈毅市长曾在此居住。六十年代,上海民间最优秀的工艺美术家、相继在此工作和传艺。笔者随着周南一起走进位于二楼的陈列室,绒绣、刺绣、灯彩、面塑、剪纸、玉雕、漆刻、镶嵌、砚刻、竹刻、细刻、工艺绘画等琳琅满目。这里见证着上海工艺美术的成长和发展,周南便是众多投身于工艺美术事业的代表人物之一。
“海上小白宫”现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所在地。资料图
国际在线上海微网:周老师您好!据悉,您从1990年起,一直从事《上海工艺美术》杂志的编辑工作。业界对这本杂志有非常高的评价,请您介绍下这本杂志。
周 南:《上海工艺美术》杂志是一份工艺美术行业性的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一本专业性工艺美术杂志,因此一直受到行业内外人士的关注。《上海工艺美术》杂志海纳百川,1984年开始发行,至今已有33年,我从事编辑工作多年,见证着这本杂志的成长。如今,上海已然成为全国工艺美术和世界工艺美术发展的重要阵地。《上海工艺美术》杂志坚持弘扬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传统的立场,也肩负着与时并俱的提升大众审美水平的重任。
周南主编的《上海工艺美术》杂志。资料图
国际在线上海微网:《上海工艺美术》杂志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周 南:《上海工艺美术》杂志最大的特色就是客观,我们一直避免哗众取宠和夸大其词,学术性和权威性很强。《上海工艺美术》杂志被国家新闻广电总局列入“学术期刊”,同时也是工艺美术大师和很多大学设计系师生指定的论文发表期刊。
国际在线上海微网:可以说,您不单见证着杂志的成长,更是对上海工艺美术界耳熟能详。上海工艺美术界大师频出,作品更是颇具海派特色。您如何看待上海工艺美术的现状?
周 南:客观的说,上海的工艺美术这些年的发展还是比较稳的,涌现出很多新的有实力的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的推广、展出、和对外交流方面,上海也是走在前列的。
但也有让我觉得不足的方面,当然这不只局限于上海,可以说是工艺美术界的整体现状。首先是老的艺术家随着年龄的增长,作品逐渐减少,这是工艺美术界极大的损失;其次,工艺材料,比如白玉、红木越来越稀缺,桎梏着工艺美术的发展;第三点,有些工艺美术作品因为受到市场的左右,导致形态陈旧、题材单一、审美疲劳。
周南策划设计的《珍宝镶嵌梅桩盆景:鹤舞》。周南 供图
国际在线上海微网: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您有什么建议?您对上海工艺美术的发展有什么展望?
周 南:两个字“创新”!在我写的《当代工艺美术的创新思维》一文中就重点强调创新。清代著名书画家石涛有句名言“笔墨当随时代”。工艺美术无疑也应当随时代,工艺美术只有跟上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是其生命力所在。而创新则应体现在材料创新、工艺创新、作品形态和业态模式创新等方面。
我认为,传统工艺美术不必惧怕,也不应排斥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冲击,我们应该主动出击,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现代高科技的出现、材料的多样性,则会使工艺美术呈现出多彩多姿的局面。当代工艺美术只要紧密地同城市发展联系在一起,同现代生活结合在一起,其发展前景一定是乐观的。
周南创作的剪画作品。周南 供图
国际在线上海微网:众所周知,您不只是《上海工艺美术》杂志主编,更是纸艺术家。从上世纪90年代起,您就一直致力于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相融合的探索。您从事剪画创作多年,评论称,您的剪画作品极具“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请问周老师,从事剪画创作的灵感来源是?
周 南:我非常喜欢民间艺术,特别是对传承千年的剪纸艺术情有独钟。剪画创作的灵感,最初是由摆弄美工材料“即时贴”激发的。最初创作偏于图案化、标记化的即时贴小品。后来,开始以祖父周瘦鹃的盆景造型为题材创作剪画,也是我在剪画探索过程中开始迈出的实质性的第一步。
国际在线上海微网:您先后创作了“烂漫”、“火之花”、“藤之舞”等剪画代表作品,深受好评。创作这些作品的初衷是什么?
周 南:在剪画的创作实践中,日本刻纸画家宫田稚之给了我很多的灵感。我在原来剪贴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喷绘、拓印等手法,制造出更为复杂、鲜活的效果。而作品设计中点线面构成,则以最单纯的形体有机组合而成,希望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拓展更新的视觉空间,同时也希望传统的剪纸艺术可以以新的形式表达。
周南创作的“太湖石系列”(纸 · 色)。周南 供图
国际在线上海微网:近年来,您的纸艺创作又有新的“开始”, 创作了“花系列”“莲系列”、“树系列”、“山水系列”“民居系列”。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题材?
周 南:这些系列可以说均是一种借喻。祖父周瘦鹃是我艺术的引路人,祖父的笔下,更多的是闲情和淡透的人生、雅致的点缀。我希望通过纸艺,传递和表达我对祖父的怀念,同时推动纸艺术的发展。
这几个系列重在以纸、色为媒,利用纸的皱纹肌理恰到好处的表现出主题的特点。 比如,“莲系列”是为表现莲的自然形态、无论是近处的荷叶,还是远处的莲池,通过皱褶的处理,将莲的纹路、茎叶和水的动感呈现给观者。“树系列”表现树干的表皮质感与树叶的茎脉; “山水系列”等作品则呈现出如山似水、令人无限遐想的意境。
周南创作的“莲系列”(纸 · 色)。周南 供图
国际在线上海微网:2008年6月,海派剪纸艺术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纸艺术家,您对纸艺术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周 南: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剪纸是中国的传统工艺,是具有广泛大众基础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早在我国汉、唐时期就被用来作为装饰品,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装饰艺术的一种。作为一种充满民族意识和人情味的文化现象,剪纸的魅力使无数人对它一往情深。它的历史渊源,它的思想内涵,它的美学价值,更是催人探索。
纸艺装饰画的发展历史相交于剪纸较短,近年来也颇受追捧。我非常希望纸艺术的发展能够如同中国的造纸和剪纸艺术一样,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并在国际纸艺术界占据更高的地位。
近日,在上海奉贤举行的“纸尚奉贤——首届上海国际纸艺术邀请展”打开了上海的纸艺术走向世界的一扇门,相信未来我们的纸艺术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周南创作的《太湖石》(纸 · 色)。周南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