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创意创业园区
在集装箱里办公、创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近几年来,申城出现了许多集装箱创意创业园区,集聚了不少年轻创业者。新潮的办公环境、透明开放的空间,在很多年轻创客眼中,相比于封闭的大楼,这样的园区更能激发自己的灵感。
入驻者多是初创企业
阳光透过玻璃,把蓝色集装箱照得暖洋洋的。悠扬的琴声远远传来,带着些摩登时尚风。走进这家约50平方米的集装箱乐器行,墙上挂满了不同款式的吉他和尤克里里,一位外国客人正深情地弹奏着一曲卡农。
一年前,90后创业者刘攀一眼就相中了这块位于广纪路的集装箱铺面,并把初创小店安在这里。
“当时就觉得,这种集装箱外形、透明玻璃的店铺模式非常有创意,外观很漂亮。和商场相比,嘈杂喧闹的环境反而不利于小店的运营,而在这边,环境是轻松舒适的,门口的公共区域也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据她介绍,每周小店都会在门口的广场上做一些关于音乐的分享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关注,就连周边的居民也会驻足停留。
这块原先的淞沪铁路江湾站遗址,如今成为集装箱创客走廊,类似的集装箱商铺还有十几个,五颜六色地装点在狭长的道路两侧,最小的只有不到20平方米。其中一栋双层建筑作为蜂巢创业服务平台的站点,已经入驻了十多家的初创企业。在这个绿色大型集装箱里,一楼引进了敞开式的创意咖啡室,一旁还设置了30余个工位,供那些初创企业进行办公。二楼则被分成了独立的十多个小间,每天,这里都迸发着无数的创意与思想的碰撞。
蜂巢运营经理邓彬彬说,目前入驻的都是初创企业。在二楼的团队中,很多聚焦在IT行业。“有的给金融公司搭建内部平台,有的则在做互联网约车,对于这些刚刚起步的企业,我们也提供了一些便利和优惠,减少他们的负担。”
租金低于商场办公楼
“考虑到初创企业经济成本的压力,在集装箱创客走廊,我们提供的集装箱租金要比外面的商场办公楼更加优惠。”园区相关负责人宋宇峰表示。
园区内一家儿童摄影企业的创业者就坦言,一方面相对较轻的租金压力也给了自己充分发挥的空间,另一方面,园区敞开式的生态自然环境给予了自己很多的想象空间。“我们甚至可以直接将园区作为背景,拍摄的场景同样美轮美奂。”
有意思的是,集装箱模式正在上海悄悄兴起,不少还是由老厂房、仓库改建而成,资源得到增值。在闵行、宝山等地,都陆续出现了集装箱创意园区的身影。在七宝德必易园内,有一座由集装箱搭建的1800平方米的办公楼,在办公楼的顶部,还有大面积的公共活动空间。这个在年轻创业者眼中既有美感又有灵感的创意园区,受到诸多企业的青睐,目前,已有60多家文创科创企业入驻。在宝山智慧湾,一排排集装箱错落搭建起一片独具特色的创客空间,同样引来几十家年轻创业者来尝鲜。
七宝德必易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园区特意选择了毛坯交付的方式,创意人群可以根据自己需求,租赁大小不等的空间,按照各自喜好的风格,自由分割,创新设计。这样一种新颖的租赁模式也受到许多年轻人的欢迎,老厂房也焕发了新生机。
集装箱园区是建筑的创新
从最早工地里的工棚开始,集装箱的创意其实由来已久。在宋宇峰看来,园区特地定制这些集装箱,不仅在于追求时尚美观和新鲜创意,更是需要通过入驻企业来赋予其生命力。“对于入驻的企业,其实也是有门槛的。集装箱都是落地的,尤其是一层的集装箱,它的展示功能很强。看似割裂的单体要形成一种集聚效应,就必须考虑到入驻企业的功能性。”
在创客走廊,目前进驻的企业包括了珠宝设计、摄影、音乐、酒吧、轻餐饮等,没有重复的业态,但却有一个共通点,都是年轻人的创业团队,受众也主要是年轻消费者。“这样就形成了良性互动,目前集装箱是满租的,一有空位,就马上会有企业入驻。”
刘攀认为,同样一家乐器行,如果开在沿街店铺,每天经过的人流很大一部分都不会是受众群体,而在园区里,不仅产品能得到更好地展示,受众针对性更强,客群也是集聚的,转化率较高。
宋宇峰指出,根据园区的场地大小,集装箱模式是可复制推广的。“集装箱园区是建筑的创新,从实施层面上并不难,如果有足够的场地空间,甚至可以引入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年轻人喜欢的体育休闲内容,做到内容的延伸,寻找到更多年轻创客的需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