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教:不该低估艺术教育

2017-10-27 10:02:46|来源:新民网|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今天我们怎么学琴?外国教育者:不该低估艺术教育价值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图说: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学前部校长艾玛·巴顿分享“艺术教育的作用”。主办方图

  在妈妈肚子里听莫扎特,三四岁开始学钢琴,上小学陆续考级,因为学业压力加大,练习时间不断压缩减少,甚至完全放弃。这似乎已经成为很多中国孩子学习音乐的“套路”。家长希望学习音乐陶冶情操,可又在升学压力面前“投降”了。艺术对孩子的成长到底有怎样的影响?在日前举行的惠灵顿第三届2017中国教育节上海站的活动上,在几位来自教育、音乐等领域的专业人士看来,艺术教育的价值毋庸置疑,教育者要善用艺术教育的方式,而家长则要多鼓励,强迫或出现反效果。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胎教听音乐可以培养孩子的音乐天赋,这是没有科学依据支持的。”音乐和文化评论员、英国BBC第三电台主播诺曼·莱布雷希特说,艺术天赋与爱好、后天培养密可不分,“各个年龄阶段都需要普及音乐,音乐能帮助我们形成人格”。在他看来,学习音乐可以提高对结构等问题的认知,增加交流,并且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律,做事更加专注。

  “跟其他学术方面的学习不一样,音乐教育可能无法立刻给你某种回报。正因为如此,现在很多学校教育体系,通常会压缩音乐和人文艺术的教学时间,这种时间的压缩其实只会产生一种负面影响。”诺曼·莱布雷希特列举了芬兰的例子。只有五百万人口的芬兰,在全球的PISA考试中,学生在数学和物理两个科目上都有突出的表现。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与重视音乐教育有什么关系,但他们的做法确实值得思考。

  芬兰教育以音乐教育特色而著称。在孩子入读的第一天,老师就会让孩子选择想要弹奏的乐器。孩子们选择一种乐器后,就可以拿回家弹奏。也许不是弹奏,只是玩。这足见芬兰对音乐教育的重视,让音乐开启他们接受教育的大门。“所以我们觉得他们也许正因为音乐教得好,所以可能帮助学习提升了其他方面的能力,从而使他们的数学和物理方面的成绩也有显著的提升。“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学前部校长艾玛·巴顿认为,或许可以借鉴芬兰经验,通过音乐的教育帮助孩子提升其他方面的一些能力。

  艾玛·巴顿说,艺术是连接孩子与世界的桥梁,孩子们可以通过创造性思维将自己的经历转换成艺术,从而与世界建立新的联系。探索艺术类课题,能够使孩子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帮助表现自我和与他人交流。

  媒体称,中国有4000万名甚至6000万名孩子在练习弹钢琴,中国的音乐教育几乎是全员参与的状态。但也有人认为,学钢琴大多是出自家长们的意愿。对此,艾玛·巴顿表示,中国父母把音乐教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是很好的现象。“提高音乐教育,方法依然是提升学生的兴趣,让孩子能够自主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而不是因为父母的压力,迫使他们学习音乐。”她认为,更应该鼓励孩子去学习,而不是强迫孩子去学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