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60年前,这出戏在上海连演半年,下月它又回来了
1957年,上海京剧院创排海派连台本戏《七侠五义》风靡上海,连演整整半年,几乎场场爆满。60年后的今天,暌违舞台几十年的连台本戏《七侠五义》(头本)将重现沪上。11月11日、12日,海派连台本戏《七侠五义》(头本)将在天蟾逸夫舞台上演。
京剧《七侠五义》改编自长篇古典小说《三侠五义》,重新编排摘选小说经典段落,在延续原著侠义精神的同时,以丰富的京剧艺术手段去描绘形形色色的人物、环环相扣的情节,成为上海京剧院经典保留剧目。1980年京剧《七侠五义》重新上演,编缩为两本,也备受欢迎。本次演出在以往版本基础上再次进行精炼和改编,保持海派连台本戏重视舞台综合性的特点,生旦净丑行当齐全,唱做武打并重。
导演陈金山介绍,此次上演的《七侠五义》(头本)是一出情节跌宕起伏的经典大戏,该剧人物众多,白玉堂、展昭、卢方、蒋平、包拯等耳熟能详的人物轮番登场,这些角色机智勇敢、惩恶扬善,令全剧成为一部弘扬正能量的戏。武生、武丑、武旦等均有丰富精彩的武戏部分。剧中还有一段海派风格鲜明的“连弹”,由卢方、展昭、白玉堂、柳青、蒋平、徐庆、丁月娥七人轮流演唱,生动表现白玉堂誓要与展昭一决高下,众人纷纷劝解的情形。
导演陈金山。
傅希如饰演白玉堂。
何澍饰演卢芳。
剧本整理冯钢介绍,本次上演的版本在原剧本的基础上做了一系列提炼、梳理的工作,删减了一些琐碎的场次和重复的叙述性情节,使演出更紧凑明快,人物行为脉络更清晰鲜明。演出时长也从原剧本的三个半小时缩至二小时四十五分钟。机关布景运用也是海派京剧的特色之一,此次《七侠五义》(头本)采用了全新制作机关布景,仿佛演员们真的具有“特殊本领”,把剧本中惊心动魄的场面,有声有色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剧本整理冯钢。
海派连台本戏《七侠五义》诞生之初,南北观众存在较明显差异。北京讲究听戏,上海讲究看戏,因而海派京剧非常强调表演,在人物扮相、服饰甚至行当上都有较明显的南北差异。这次《七侠五义》中的包拯一角就有典型的南派特色。一般京剧舞台上的包拯戴黑色相貂、勾脸、花脸应工,而《七侠五义》中的包拯却戴花相貂,脸上半搓半勾,以麒派老生应工,不仅有麒派风格的唱段,还有较为繁重的身段动作。11月5日,《七侠五义》(头本)将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开展导赏会,主创、主演代表将与观众们见面,详细介绍剧目看点和艺术特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