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艺术节 :新人之作 贵在真诚

2017-10-24 14:12:46|来源:解放网|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上海国际艺术节|吴虎生作品《难说再见》亮相艺术节“扶青计划”:新人之作,贵在真诚

  在与世界各地著名编导的合作中,吴虎生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包括如何与舞者沟通,如何让想法落实到每一个舞步。他认识到,虽然自己编舞经验不够丰富、对人物关系的刻画也有所不足,但他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对自己和其他舞者身体和个性的了解,这将帮助他激发每一个舞者的潜能。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作为上海芭蕾舞团首席明星,吴虎生一年大约要跳60场,平均每6天就有一天要上台。在刚刚结束的41场豪华版《天鹅湖》欧洲巡演中,他一人跳了17场“王子”。而即将开启的上芭冬季演出季四部风格迥异的大戏,他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男主角。处于舞者职业生涯的黄金期,周围的人都建议他抓紧时间多跳两部戏。然而他并不满足于表演者的身份,而是大胆迈出创作者的第一步。10月23日晚,他担任编舞的中型芭蕾作品《难说再见》亮相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首席舞者化身新人编导,他将交给观众一份什么样的答卷?

  在生活经历中找灵感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在时长26分钟的《难说再见》中,吴虎生扮演一个孤独的男主角,两对舞者饰演他的回忆,甜蜜和痛苦相互纠缠。新古典芭蕾的优雅语汇,呈现出男主角复杂而细腻的内心活动。吴虎生表示,《难说再见》中的诸多灵感与细节都来自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今年4月起,从剧本到音乐、到确定演员、到灯光和服饰,每个细节都由他掌控。一开始,他和舞者们经历了一个痛苦的磨合期,有时候会停滞不前,考验着大家的耐心。最终,在繁忙的演出季的空隙里,《难说再见》终于诞生了。

  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说,《难说再见》作为一部新人作品,贵在“真诚”。她回忆起自己十几年前第一次担任大型舞剧编导时所遇到重重困境。“第一部作品很重要,第一部作品也很困难,只有热情和真诚能够帮助你渡过难关。”她曾和前英国国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德里克·迪恩探讨,发现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不少年轻人的创作都有流于形式或无病呻吟的毛病。辛丽丽认为:“年轻编导不是没有技术、没有想法,但缺少真正有感而发、真正打动观众的作品。我们要给年轻编导以鼓励,也要给他们适当的引导。”

  发挥属于自己的优势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

  18岁进入上海芭蕾舞团、22岁获得美国纽约国际芭蕾舞比赛男子组第一名、一路在《简·爱》《花样年华》《长恨歌》《哈姆雷特》等大戏中担任男主角……在舞台上摸爬滚打的经验给了吴虎生向创作者迈步的稳固台阶。在与世界各地著名编导的合作中,他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包括如何与舞者沟通,如何让想法落实到每一个舞步。吴虎生认识到,虽然自己编舞经验不够丰富、对人物关系的刻画也有所不足,但他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对自己和其他舞者身体和个性的了解,这将帮助他激发每一个舞者的潜能。

  如何将古典芭蕾的优雅与现代舞的流畅相结合,是《难说再见》的最大难点。有时候前一天排了很长的时间,第二天又全都推翻了。“好在舞者们都很信任我,愿意和我一起成长。”编导的经历正在改变着舞台上的吴虎生,他比过去观察得更多思考得更多。以前他在舞台上只注重自我,现在则学会更多地从观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成为一个好的创作者,需要全方位的学习,我的路才刚刚开始。”

  今年7月5日,《难说再见》在国家大剧院“中国舞蹈十二天”的舞台上首演,赢得了专家和观众的掌声,如今又在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的舞台上得到关注,这让辛丽丽看到了年轻人的实力和干劲。她说:“《难说再见》不仅仅是小虎的作品,也是统筹制作、宣传推广等各个岗位的年轻人协同作战的成果。上芭这些年一直委约国际编导进行创作,如今也在积蓄自己的原创力量。给更多年轻人平台,鼓励他们投身创作,大显身手,为上海芭蕾舞团注入新的生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