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暑托班”的孩子们正在上手工课。(刘立一供图)
夏日午后,骄阳似火。闵行区吴泾邻里中心“爱心暑托班”内,60多个孩子吃好午饭,开始享受安逸清凉的午休时光。只是过不了一分钟,就有此起彼伏的声音响起———“老师,我被蚊子咬了!”“老师,有人溜到小操场去了!”三位90后老师闻声赶来,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一下子有了好多儿子、女儿!”这是90后班主任刘立一的切身感受。今年暑假,他和几个心系公益教育的90后海归一起主动承接了吴泾邻里中心“爱心暑托班”,力求给孩子们带去更多趣味的课程体验和先进的教育理念。
90后海归为爱投身公益教育
出生于1990年的刘立一和大部分90后一样,追求个性,追赶潮流。两年前,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经济系毕业后,他和大学同学陈珏清回到上海创办了一家留学教育机构,注册地就在吴泾镇。
刘立一之所以选择教育行业,一方面是看好其市场前景,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始终怀揣着一份教育情怀。他认为,为社会和孩子多尽一份力,才是当下90后教育从业者的职责和使命。
今年5月,刘立一获知吴泾邻里中心“爱心暑托班”将于7月开班。他们花了近两个月精心设计了课程活动清单,最后与暑托班达成了合作。据了解,这份清单的内容相当丰富,不仅有时下热门的STEM (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课程,还有球类训练营、急救知识课、空手道课、素描课、手工课、演讲课、德语课等。
90后老师撞上10后学生和80后家长
刘立一告诉记者,暑托班60多个孩子中,年龄最大的两个孩子12岁,年龄最小的只有7岁。当90后迎面撞上10后,“手忙脚乱”便成了常态。“几乎每一节课都会出状况,丢东西了、闹别扭了,或者饿了、渴了。”而且,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注意力却并不集中,上课期间聊天、打闹也是常有的事。刘立一坦言,不但要和他们“斗智斗勇”,有时还要“凶”一点才行。
这群90后老师还要和80后家长们打交道。刘立一坦言,对于暑托班课程活动的安排,家长们常常各执己见、众口难调。有些家长认为课程越丰富越好;有些家长则认为暑假期间天气太热,不该有体育课;还有一些家长甚至把老师们当成了“保姆”。然而,在刘立一看来,只要能收获家长们的信任、孩子们的笑脸,那么任何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分享国外教育理念,希望孩子“打破框架”
谈及承接“爱心暑托班”的初衷,刘立一强调,他们想结合自身的留学经验,将国外的先进理念带到国内。STEM课程的开设,就是一次尝试。
据了解,执鞭STEM课程的老师名叫朱伟,出生于1992年,目前在一家知名留学教育机构工作。朱伟开设的STEM课程共有四节,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座桥的设计和搭建。
朱伟说,这门课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们团队合作的能力。他希望孩子们可以在团队合作中,提升组织沟通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刘立一则希望,孩子们可以学会“打破框架”。他提到,这次他们给暑托班设计的所有课程均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根据喜好自由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