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临街门店公厕对外开放 这样的“共享+”让城市更有温度
厕所虽小,却是生活的必需设施。沿街公厕数量少,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难以找到“方便”之处,是不少人曾经遇到过的尴尬事。走在街上“内急”了,借用沿街单位内设的卫生间难不难?最近,一则关于房产中介多家门店厕所对市民开放的小事,赢得不少点赞。
公共区域如厕有多难
近日网上出现一项有关如厕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88%的人曾因找不到公厕遭遇窘境。上厕所就到麦当劳、肯德基,几乎成了不少市民和游客的共识。“去大商场一时半会儿根本找不到具体位置,去沿街商铺单纯为上厕所的话,一般人都觉得会很麻烦,不是没有就是有可能被拒绝。”不少网友在调查回帖中如是说。
如厕难的尴尬体验,没有人比出租车司机了解得更清楚了。为了开车途中少去厕所,他们不得不减少饮水量,尤其到了夏天就更为受罪。如果一些商家和企业的沿街店铺能开放厕所,无疑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在上海城市设施日趋完善、公共厕所布局日趋合理的情况下,也许有人会认为临街商业单位公厕对外开放是多此一举,但如果你是一位曾经有过内急不能就近如厕的普通市民或游客,就会为这样的便民之举而叫好,并对这座城市油然而生亲切温馨之感。
让社会资源开放共享
像对外开放厕所这样的“小事”,上海链家“共享”的还有很多,比如便民雨伞、免费打印复印、应急供水等等,所有一切都是基于将闲散资源免费对接社区。
有人戏称,本该围绕房地产服务为核心的链家,这是不务正业的“共享+”。
过去,邻里间互相借个东西,算是“共享+”的雏形;后来,租个婚纱礼服、搭个便车,共享经济渐渐萌芽。通俗地解释,分享经济就是利用别人暂时不用的、闲置的资源+共享平台+人人参与,其本质是分离资源的支配权与使用权,使闲散资源得以重新整合利用,将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最近的几年时间里,科技作为杠杆不断撬动共享经济并使之繁荣。除了共享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和共享汽车等交通工具外,仅今年以来,就开发出其他可以共享的服务,如篮球、手机充电宝、雨伞等。近期公布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已达39450亿元人民币。
分享经济最基本的价值就是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既可以是科技带动的交通、场地等各类共用,也可以是消费者点对点、小范围的共用。像这种将社会闲散资源中的小物,如厕所、日常生活非必需品等进行有效整合,由一方提供服务、提供时间、提供任何有需要的人,这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东西,不仅仅只是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节约了社会资源,更增加了这座城市的温度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