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星火 红色源头闪烁信仰之光

2017-07-24 08:41:26|来源:新民晚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阅读上海100胜 22 | 渔阳星火 红色源头闪烁信仰之光

  上海正在开展的“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使一条百年老弄堂——渔阳里的历史记忆变得日渐清晰。如果说,中共一大会址是党诞生的“产房”的话;那么,渔阳里这片石库门建筑就是党的“十月怀胎”之地。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百年渔阳里,诞生了第一个党组织、第一个团组织、第一个干部学校、第一个党领导的工会……党诞生后,这里是党初创时期的“中南海”。这里走出了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林伯渠等领袖人物。

  96年前的今天,13位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和2位共产国际代表走进兴业路76号的一幢石库门中,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如果说,兴业路76号是党诞生的“产房”;那么,渔阳里这片百年石库门就是党的“十月怀胎”之地。召开党的一大会议通知书,从这寄往各地;一大会议突遭袭扰,代表转移至南湖也在此决定;一大召开后,这里成了中共中央局所在地……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图说:渔阳里 刘歆 摄

  重要隐秘的秘密摇篮

  今年七一期间,陆家嘴社区阳光驿站公益服务社组织60位大学生村官和青年党员瞻仰中共一大会址。随后,这群年轻人兴致勃勃地追寻红色源头,集体骑着分享单车,慕名来到渔阳里,参观先后孕育了共产党和共青团诞生的革命旧址,并面对党旗庄严宣誓。

  随着去年由上海市委宣传部推出的“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不断深入,渔阳里这一党的“秘密摇篮”正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关注。

  从绿荫浓郁、人文荟萃的南昌路步入100弄青砖黛瓦的石库门弄堂,这里是老渔阳里。长期地下斗争,使我党早期地点都不显眼。2号黑漆漆的大门外墙,有块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标牌,上书“《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其实,这背后更藏着一段重要隐秘的红色历史。

  70岁的居民赵文来在此住了近40年,随着这段红色历史不断发掘,来他家参观的人越来越多,甚至不乏外国友人。他家客厅有块汉白玉石碑上写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成立中央工作部,领导当时党的日常工作。一九二一——二三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工作部在这里办公,毛泽东同志也曾一度在这里工作。”他希望将来把这里变成红色景点对公众开放,起到革命文物应有的作用。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瑊说:“众多研究成果证明,渔阳里在中共建党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创造了中共党史上多个第一,如第一个党组织、第一个团组织、第一个干部学校、第一个党领导的工会等。党诞生后,这里还是中央局所在地,是党初创时期的‘中南海’。”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图片来源:刘歆 摄影

  承载传奇的百年弄堂

  电影《建党伟业》展现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历史画面。1920年2月,为躲避追捕,陈独秀与李大钊迎着鹅毛大雪,坐带篷骡车悄悄离开北京。路上,李大钊说:“我在北京,你在上海,我们分别做建党的准备。”乘轮船抵沪后,陈独秀秘密入住老渔阳里2号。这里人称“柏公馆”,原是安徽都督柏文蔚的居所。陈独秀曾一度担任柏文蔚的秘书长,两人为故交老友。这位被毛泽东誉为“五四运动总司令”的《新青年》主编一到上海,即邀请在上海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几位同仁李汉俊、李达、陈望道、沈雁冰、邵力子、沈玄庐等汇集于此,使在中国率先为新文化运动大声呐喊并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青年》在渔阳里正式复刊。

  16年后,毛泽东在延安接受斯诺采访时说出了老渔阳里的重要性。“我第二次前往上海,在那里我再次见到了陈独秀,我与他讨论我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陈独秀谈他自己的信仰的那些话,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时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说,他是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而陈望道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就是经陈独秀和李汉俊校对后,诞生在渔阳里这一“秘密摇篮”中。在此与陈独秀深谈的还有林伯渠等革命者,由于来者众多,客厅小黑板上写着“会客谈话以十五分钟为限”。

  这是一座承载着革命传奇的石库门。1920年4月,共产国际代表维金斯基经李大钊介绍,在老渔阳里2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讨建立中国共产党。在维金斯基等帮助下,经酝酿筹备,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8月在渔阳里悄然成立。经陈独秀向李大钊征求意见,正式定名为“中国共产党”。它虽在上海,却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和联络中心的作用。11月7日,《共产党》月刊在此问世,这是第一份党刊。同月,这里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宣言》,在中华大地上率先高举起共产党的旗帜。要求各地建立起党组织、通知召开党的一大等重要信件,都是从这里秘密发出……渔阳里的星星之火,在各地相继点燃,使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呼之欲出。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

  图片来源:刘歆 摄影

  红色源头听历史回响

  新渔阳里原与老渔阳里相通。当年,可从南昌路直通到淮海路,在这里匆匆来往的有许多将民族危亡、国家前途视为己任的革命青年,弄堂里常常回响着他们慷慨激昂的读书声、论辩声。静静凝听历史回响,能感受到当年的激情飞扬、热血沸腾。

  如果说,老渔阳里孕育了党的诞生,新渔阳,则孕育了共青团的诞生。1920年8月22日,俞秀松这位最年轻的党员在陈独秀指派下,来到新渔阳里6号发起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随后,他担任了共青团临时中央的第一任书记。1920年9月,这里挂出了“外国语学社”的招牌,对外称:“本学社拟分设英法德俄日本语各班,现已成立英俄日本语三班……”其实,这是党开办的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用学外国语掩护革命活动。当年一群救国心切的青春志士,在渔阳里集体挤板床,打地铺,每人每月生活费只有五六元,生活虽然简朴,但热情似火,信仰坚定。刘少奇还参与陈独秀主编的《劳动界》周刊的收发、缮写工作。半年后,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肖劲光等20多位学员分赴苏俄学习,他们日后都成了中国革命的骨干。这里点燃了理想之火,闪烁着信仰之光。

  1920年10月3日,上海机器工会在新渔阳里举行发起会,陈独秀、李汉俊等出席。孙中山、陈独秀等还参加一个多月后的正式成立大会。从此,中国工人阶级有了第一个群众组织。

  今年91岁高龄的原卢湾区副区长王乾德老人是1944年入党的上海地下党员。他说,把新老渔阳里这段红色历史挖掘出来,意义十分重大。由于他的积极奔走呼吁,他成了渔阳里研究会的发起人和顾问。他告诉记者,上海刚解放不久,为寻找党的诞生地,陈毅、潘汉年等上海市领导来到老渔阳里踏访。当年还有个筹办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的计划,想把中共一大会址列为一馆、老渔阳里2号列为二馆、居住一大代表的博文女校列为三馆。为此,渔阳里东侧还腾出了一块空地,以筹备建造革命历史博物馆,这空地就是如今淮海中路上的华亭伊势丹。由于年代相隔已经久远,现在已很少有人知晓这段历史。

  渔阳里离中共一大会址步行仅10来分钟,离复兴公园更近,步行仅两三分钟。这一美丽的法式公园内有一座大型马克思恩格斯雕像,象征着中共建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就像陈望道回忆说:“大家住得很近,经常在一起,反复地谈,越谈越觉得有组织中国共产党的必要。”由此看来,马恩雕像坐落于此,绝非偶然。

  今年初,市政协完成了一项调研报告,指出复兴公园附近一平方公里密集分布着10多处建党早期的重要旧址,有一大会址、新老渔阳里、博文女校、又新印刷所、维金斯基故居等,它们见证了中共从酝酿、筹备、组织、诞生的完整过程,建议将这里打造成一片“红色源头历史风貌区”。在迎接建党百年之际,让人们漫步这片历史街区,能更深切地感受到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应有的历史情怀。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

  图片来源:刘歆 摄影

  导览

  新渔阳里团中央旧址

  地址:淮海中路567弄6号

  老渔阳里《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地址:南昌路100弄2号

  交通:13号线淮海中路、1号线黄陂南路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