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保护历史建筑 静安街道多举并下严格管理旧改基地
图为巡查人员正在对历史建筑进行巡查 记者余儒文摄
据静安区消息:位于苏州河北岸的北站街道,辖区内有10余处被列入《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历史建筑。这些建筑是城市历史发展的缩影和重要载体,也是苏河湾地区发展历程中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北站街道旧改任务已接近尾声,如何确保旧改基地的安全以及如何保护优秀历史建筑?北站街道自去年开始着手探索、多举并下对旧改基地进行规范管理,在消除旧改基地安全隐患、非法租借乱象的同时,也为所有历史保护建筑穿上了“防护外衣”,让承载城市记忆的历史保护建筑在旧改地块安然屹立,真正得到保护。
建立发现机制消除安全隐患
北站街道安康苑地块是上海市最大体量的旧改项目,内有均益里、钱江新村、永庆里等多处石库门建筑群,分别建于1912年、1942年与1935年,吴昌硕故居、梁氏民宅、延陵寄庐三处历史保护建筑都在其中,并收录于《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北站街道结合基地空置房屋管理工作,与各拆房公司签署安全承诺书。将各项基地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消防安全、汛期工作、空房管理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明确,通过承诺制度,落实到人。腾空房屋违法外借一直是各收尾基地的棘手难题,为此北站街道果断实施腾空房屋实名挂牌措施,通过公示空房使用单位和负责人信息,彻底杜绝违法外借现象,确保基地内腾空房屋尤其是历史保护建筑的安全。
由于街道收尾基地范围广、历史保护建筑分散存在,消除安全隐患显得尤为重要。北站街道以每月安全检查为切入点,建立发现机制,组织专业社工团队进行基地和看护点日常巡查。通过每周检查、定期不定期与派出所联合抽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建立工作台帐,做好跟踪反馈,建立奖惩机制调动基地安全员工作积极性。通过由专业历史建筑保护专家、北站街道旧改分指挥部、拆房单位工作人员成立的房屋鉴定、社工联防、水电改接三支工作小组,从基地房屋鉴别、日常巡查、水电改接等多个方面做好基地空房和历史保护建筑的交接、鉴定、分级管理等各类精细化管理工作。
24小时守护历史保护建筑
北站街道地区多达10余处的历史建筑,既有欧式金融老仓库,也有海派石库门。记者在梁氏民宅看到,街道除了安排巡查队伍在旧改基地巡逻,还引入专业团队,以24小时值守、入户登记备案等措施,进行专业化管理,为历史保护建筑穿上“防护外衣”。对有建筑特色、历史典故、文化底蕴的陆氏名宅、均益里、钱江新村等建筑,由历史建筑保护专家进行鉴定,纳入分级管理。街道对普通空置房屋进行封墙措施,杜绝不明身份人员居住和非法转租。
此外,由于北站街道目前收尾基地中的历史保护建筑多与二级旧里交错而立,地理环境较为复杂,一旦发生消防灾害,对历史保护建筑造成的损害将无可挽回。为此,街道联合区消防局,定期在旧区内开展消防演练,通过完善应急预案,增强全体工作人员消防安全意识和能力,提升旧区整体消防安全防护能力。街道还引入专业队伍,根据房屋有人居住、空置、看护等多种情况,对基地整体线路进行排摸梳理,制订线路规划方案,分类进行管理。对于空置房屋、跨街的电线线路及时清除,对于有人居住、看护点的线路,重新排线统一管理。
北站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开展历史建筑的保护将成为街道常态化的工作,今后将进一步探索城市更新发展与保护历史建筑之间的平衡之道,尽全力把这些代表城市记忆的建筑更好地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