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驻村民警"陈学飞:24小时"营业"的驻村老娘舅
在蒸夏村里,有一位24小时“营业”的驻村民警,小到下雨收麦,大到侦查破案,在蒸夏村的每个角落,你都可以找到他的身影,他就是练塘派出所蒸夏警务区驻村社区民警陈学飞。
图片说明:驻村”以后,陈学飞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排摸发现违法犯罪线索
2013年,针对青浦农村地区地域大、管理难的实际,青浦公安分局开展了社区民警“驻村”警务改革,同时选取练塘派出所蒸夏地区作为试点。于是,陈学飞就成为了全分局第一位“驻村”民警。因为驻在村里,陈学飞与村民待在一起的时间,甚至远远超过家人,但陈学飞常说:“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小社会。在这里服务,不只是当好‘老娘舅’那么简单。”
争先试作驻村排头兵
“驻村”二字,对不少人来说,或许是一个新名词,但对陈学飞来说,已经是4年半的一段心路历程。
2013年年初,青浦分局根据市局党委关于深化上海现代警务机制、推进基层基础工作的有关要求,针对青浦农村地区地域大、管理难的实际,开展了社区民警“驻村”警务改革。
所谓“驻村”,从字面理解,也就是让社区民警“驻”在村里,与村民“同吃住、零距离”。
图片说明:陈学飞正在登记电动三轮车信息并进行宣传告知(练塘派出所供图)
“最初领导找我谈心,希望我担任全分局第一位‘驻村’民警开展试点工作时,其实我很忐忑。对于这样一个新鲜的岗位,我究竟要做什么事?怎么做?要做成什么效果?说实话,我也是一知半解。”陈学飞坦白到,作为一名把半辈子献给公安系统的老民警,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是最基本的觉悟,尽管心中有顾虑,但陈学飞还是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慢慢积累的“人头熟”
“驻村”后,陈学飞发现他所管辖区包括蒸夏、东泖、星浜三个村以及半个练塘工业园区,辖区总面积达11平方公里,比原静安区还大了三分之一。地广,人也不稀,仅蒸夏一个村就有778户、2000多人,更有倒挂的外来人口3000多。
为了做好“驻村”民警的工作,陈学飞给自己定下三个目标:人口管理底数清、纠纷不出村、发案明显下降。其中,陈学飞首先想的是和村民“打成一片”,把“人头”先熟悉起来。
于是,陈学飞对自己的工作时间作出了一个规定:每个礼拜6天要在村里工作,其中还包括两天通宵住在村里的警务室里。
图片说明:简单的床铺、柜子构成陈学飞驻村点
“刚开始走访群众,他们并不理解,也不领情,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走访10户一般只能敲开3、4户。但是我没有放弃,随着时间的推移,群众逐渐接受了我,在遇到困难时常常想到我,还主动到所里来找我。”陈学飞介绍,那段时间他白天出去走访,晚上值班录入信息,把尽可能多的时间放在与村民打交道,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一天中午,陈学飞从村民家里走访回来,突然之间变了天,眼看马上就要下雷暴雨了。想起警务室门前的水泥场地上有一大片正在晾晒的麦子,陈学飞心里发急,如果麦子淋了雨,就会发霉、出芽。此时,派人去叫村民已经来不及了,陈学飞赶忙和几个人口协管员一起,推的推,铲的铲,把两三万斤麦子堆了起来,然后用油布盖了起来。等到把最后一块油布盖好,一场大雨就下了起来。这时候,晾晒麦子的村民才刚刚赶来,看到眼前的一切,他们连连感谢,有的女村民感动得连眼泪都流下来了。
“要让老百姓把你当成自己人,就是要让老百姓的心头热起来。将心比心地为百姓着想,为百姓排忧解难。”实实在在的事情做多了,大家就都知道村里有个热心的“驻村”民警,出租屋的房租讨不到;鱼塘在雨季漫了水;甚至地里少了几个甘蔗、家里走失了一只鸡,他们都会来找陈学飞……
久而久之,陈学飞在村民这里得到的帮助反而也越来越多,实有人口登记时,不少房东还会主动来告知租屋人员的变动情况,就算房东不说,周围的村民也会来说;调解纠纷的时候,大家都信任他,也愿意退让三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查案破案的时候,村里的老百姓自觉、主动地成为了陈学飞的“眼线”,也成为了陈学飞社会治理的支持者。
亲手构筑监控全覆盖
“人头熟”是基础,“地头熟”也尤为关键。在走访居民的过程中,陈学飞总是把周边的地形、小道也顺带一起走到位,走得多,自然也就记得多
陈学飞介绍,每一次分析辖区的警情、案情,他总喜欢在小黑板上画下地形图,一方面好让联防队员们更清晰了解工作布置,一方面又巩固了自己的记忆。很快,那些小路、无名路、岔路,统统被陈学飞记在了心里。因为对管辖区域的熟悉,分局曾经还让陈学飞参与制作过电子地图。
陈学飞“驻村”不久,他管辖的小蒸地区便发生了一系列的翻阳台入室盗窃案,由于嫌疑人极其熟悉地形,每次作案后都从一些无名小道分散逃跑,侦查难度很大。因为一直没有破案,坊间谣言四起,甚至传言嫌疑人手中有“迷魂香”,一时间人心惶惶。
一天凌晨四点左右,陈学飞正好值班,小蒸地区又传来了报警。陈学飞立即飞奔过去,同时指挥联防队员“因地制宜”,把四周所有可能的逃离点都团团包围,尽管嫌疑人分散逃跑,但没想到陈学飞比他们还熟悉地形,来了个“瓮中捉鳖”。其中,一名嫌疑人眼看道路被封,转身逃入菜花田里,他跑,陈学飞追,你追我赶了几公里,终于这位嫌疑人跑不动了,猛地瘫倒在地上。由于陈学飞“地头熟”,此次抓捕把嫌疑人一网打尽,大获成功。
在农村地区,监控探头的“布点稀、录像少、覆盖率低”并不稀奇,要想全面预防犯案率,有效增加监控必不可少。“驻村”以后,陈学飞就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落后现象。
但是,苦于村委资金有限,专业公司听取了陈学飞的预算后,纷纷摇头,“这个价格太低了,我们不做亏本生意。”
请不起专业公司,监控又极有必要安装,怎么办?陈学飞一咬牙,“那就我自己干吧。”
利用平时“地头熟”的优势,陈学飞首先确定了43个监控探头的安装位置;依靠“人头熟”,挨家挨户做通了与监控立杆相关的村民的工作。除了专业技术,例如监控立杆上的打洞,竖监控立杆时的挖坑,运输和搅拌水泥、黄沙、石子……什么苦活、累活都由陈学飞和协管员一手包办。
从2013年底开始施工,到2014年8月完工,陈学飞不仅把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而且保证了图像监控在实战中的最大效能:“犯罪活动看得到、犯罪证据捏得牢、犯罪嫌疑人跑不了”。
付出总有回报,从当初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排头创优,在陈学飞的努力下,“驻村”机制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推广。4年多时间里,陈学飞把实际人口登记完成100%,而市局对分局得要求仅仅是90%。
此外,在扎实做好驻村警务的基础上,陈学飞还全身心投入提线破案,工作成绩显著。2016年,其提线破案11起,查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2名,其中偷盗类对象10名,网上逃犯2名。特别是11月份以来的短短一个多月,陈学飞通过传统走访排摸与图侦科技手段相结合,紧盯不放、锲而不舍,连续破获2起偷盗类案件,有力地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有效地提升了群众安全感。
“我的公安工作生涯已经进入了倒计时了,现在的我对于工作我倍感珍惜。作为‘驻村’民警,我一定会把有限的工作时间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继续为保卫辖区的一方平安站好最后一班岗。”陈学飞说到。
【人物简介】
陈学飞,1965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三级警长,1988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为练塘派出所蒸夏警务区驻村社区民警。先后被授予嘉奖和先进个人称号10余次,记三等功2次、二等功2次;先后多次被分局评为“优秀社区民警”,2014年5月被评为“上海市公安局争创人民满意先进个人”,2015年3月被评为“第五届百联杯‘十佳’优秀社区民警”。2017年5月,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优秀人民警察”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