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让城市的温度深入“神经末梢”

2017-05-11 08:18:57|来源:东方网|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党代表共话基层治理:让城市的温度深入“神经末梢”

  图片默认标题

  东方网记者项颖知、朱贝尔5月10日报道: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这五年,上海社会治理创新走上了新路。外环线内烟花爆竹禁燃、“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城乡中小河道综合整治、食品安全监管等工作的深入推进和落实,使得城市总体环境面貌显著改善。

  正如韩正书记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开幕报告中所说,这五年干成了很多“过去我们一直想做、却一直没有解决的难事”。而这其中,基层——作为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的抓手,发挥了关键作用。

  党建引领,带动社区共治出新招

  社区是城市的神经末梢。参加此次党代会的代表中不乏来自基层的“小巷总理”。在他们看来,社区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工作不到位就容易成为矛盾凸显的地方,如何在党建引领下做好社区自治共治是今后五年上海深化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图片默认标题

图为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倪瑾代表(左)。曹子琛摄

  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倪瑾代表告诉东方网记者,新江湾街道通过交叉任职的设置,发挥党组织对共治协商的引领作用。从观念、架构、机制和运作等方面深化“顶层设计”思维,来推动社区治理创新。对于居民的一般性诉求,社区依靠自身力量解决。而对居民反映强烈的共性问题和普遍需求,则通过联席会议、跨界协同、互补互联等形式推进——“自转”、“公转”有序并行。

  倪瑾举例说,为了根治“群租”难题,新江湾城街道去年开始首推自治、共治、法治——“三治融合”的创新治理模式,摒弃了简单驱赶的老思路,而是从业主和租客的思想和法治观念上推动他们自我改变、主动解决。改变思路以后,整改成本降低了,效果反而提升了。

  图片默认标题

图为徐汇区斜土街道嘉乐公寓业委会主任韩东萌代表(中)。曹子琛摄

  在徐汇区斜土街道嘉乐公寓业委会主任韩东萌代表看来,小区治理的一大关键是党员的表率作用。韩东萌说,三年前,小区的物业公司“抛盘”了。嘉乐公寓开始实行起物业公司托管、业委会自管的新模式。面对清理楼道公共空间的难题,党员带头清理自家门前,逐步带动起大家一起行动。“最后,178户人家清理出12吨7大卡车堆物,楼道干净,社区整洁了。“没有物业的小区”不但没有乱成一团,反而面貌一新,让居民满意。

  机制创新,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基层

  市委“1+6”文件实施以后,上海基层工作队伍中年轻人多起来了。对此不少基层代表颇有感触。而如何带好“新班子”却也成了“老法师”们的新课题。

  图片默认标题

图为普陀区桃浦镇社区党委副书记、莲花公寓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梁慧丽代表(右)。徐程摄

  莲花公寓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梁慧丽代表表示,小区的社工中不乏“90后”,他们思路活,但一开始与居民打交道处理矛盾纠纷的沟通能力还不够,她常教他们要学“换位思考”。

  图片默认标题

图为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车菊英代表(右)。徐程摄

  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车菊英代表告诉记者,“1+6”改革后他们中心从以前单纯服务“两新”组织增加了居民区党建工作的职能。淮海中路居民区很多,对居民区的服务工作跟以往对企业楼宇的服务也有很大不同,工作面更宽、对基层工作者能力要求也更加高。她表示,自己和身边的年轻团队需要不断学习,这方面感觉“压力挺大”,她建议对新进的年轻基层工作者加强培训、做好带教制度设计。

  图片默认标题

图为普陀区长寿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李锐代表(右)。曹子琛摄

  如何带好队伍?普陀区长寿路街道有一套自己的“大数据”考核办法。长寿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李锐代表告诉记者,这两年他们引入第三方专业调查机构,推出了“居民区病历卡”制度,面向居民发送问卷,针对基层干部和社工的工作进行全方位评估,寻找痛点和难题。他透露,去年街道就有2名基层工作者因为数据考核不过关调整了岗位——基层干部给不给力,居民真正说了算。

  依法推进,上海走在前列、尚未成熟

  今年4月20日,《上海市居民委员会工作条例》在市人大常委会上表决通过,将于7月起施行。至此,加上此前出台的《市街道办事处条例》和《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上海基层社会治理的地方法规“三部曲”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之前已全部完成立法。

  这三部立法是对2014年市委一号课题成果的法制固化。在全国上位法还没有修改的前提下,上海总结基层治理经验,把行之有效的创新做法转化成地方立法,这是在基层治理的法制保障上走在了全国前列,这也标志着上海全市基层社会治理法治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图片默认标题

图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薛潮代表。徐程摄

  曾参与推进“三部曲”立法过程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薛潮代表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党代表很高兴看到在这次市委报告中,无论是工作回顾还是未来规划里,在“社会治理创新”方面都“笔墨很重”。

  一部好的法规诞生以后还需要进一步深化。薛潮代表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全面落地,把三部法规的实施作为基层党建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条块联动,形成治理合力。在现有条例的基础上还要推进完善更加细化的配套制度——确保“任务下沉”与“资源下沉”相匹配,确保“事项下放”并不是“责任下放”。

  图片默认标题

  上海基层共治的保障体系初步有了,然而“成熟模式尚未形成”——薛代表如是说。他认为,下一步至少还需要花三年时间才能见到效果。上海居民群众参与自治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吸引社会力量和社会组织参与的途径和平台都尚需拓展。

  法规出台后是否真正能解决好老百姓身边困难是一个重要的检验标准。薛潮代表说,未来上海还有很多事要做、很多路要走,希望我们的城市有温度,并且城市的温度还要深入最后一公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