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构建城市文化发展新格局

2017-04-24 09:03:46|来源:文汇报|编辑:蔡简 |责编:刘征宇

【头条1】上海构建城市文化发展新格局

世博会博物馆实景航拍图。

  编者按

  这是一座有着绵长文化气质的都市,这是一座日新月异的筑梦之城。

  五年来,上海市民发现,身边各类博物馆、图书馆、革命历史纪念馆、书店、演出场馆、电影院等功能性文化设施更多了,离家更近了;我们宝贵的历史文脉和革命历史文化更清晰了,城市的文化保护制度更明确了。而对于这座城市的文艺从业人员来说,改革激发出专业文艺院团的活力,传承中华文化精髓,吸收世界文化精华,彰显海派文化特色,成为许许多多文艺人的创作宝典。更令人关注的是,当城市文化与科技、金融、信息、旅游等融合到一起,形成文化大都市特有的发展活力,让文化释放出越发蓬勃的能量,文化创意产业正切实提升着城市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

  今天起,本报推出“构建文化大都市”栏目,与读者一同巡礼上海城市的文化图景。

  即将到来的5月1日对俞力而言意义特殊。那天,这位已退休的老世博人将在黄浦江畔见证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开门迎客。当他与成百上千的市民一起,相聚于“欢庆之云”下,深入“历史河谷”时,这座分享城市美好生活的“文化客厅”亮灯了。

  若放眼更广阔的浦江两岸,新点亮的文化之光远不止一处:今年2月,簇新的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刚刚迎接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回家”,舞校的灯又亮了;5月,收纳世博会过往160多年美好记忆与未来畅想的灯即将亮起;10月,上海历史博物馆迁址后新开;上海大歌剧院已完成在世博后滩的选址,年内开工后将与徐汇滨江艺术文化区域隔江相望;此外,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博物馆东馆等场馆新建,以及宛平剧场、上海马戏城等场馆改建,都在陆续推进……这些文化设施并非一个个独立案例,随着“两轴一廊,双核多点”的城市文化空间发展新格局逐渐形成,这张恢宏的设计图透射出城市规划的系统性与艺术门类的专业性,图纸背后是上海迈向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全局观。

  扎进百姓生活,覆盖全城的文化场馆将成“民生大礼包”

  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人民广场区域的文化集群惠民多年。这些文化惠民工程能否复制、创新再延伸? 答案是肯定的! 已完成国际方案征集的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将于今秋在浦东花木地区打下桩基,它们将与现有的东方艺术中心、上海科技馆形成文化集群,成为又一个城市文化枢纽。而人民公园旁原美术馆旧址上,修整一新的上海历史博物馆将在今年10月开门揖客。市民能从中找到与个人生活休戚相关的变迁,也会感知上海近现代发展史上异常鲜明的红色基因。人民广场与花木地区隔江呼应,成为横贯中心城区的两处文化高地,这便是“双核”。

  市委宣传部文化改革发展办公室主任胡明华告诉记者,与“双核”一样,上海写进“十三五”规划的“两轴一廊”“双核多点”布局无不是从百姓的文化需求出发,好让覆盖全城的文化场馆成为“民生大礼包”。“上博东馆、上图东馆、上海大歌剧院计划年内动工,设计为越剧和沪剧专用的宛平剧院将启动改建工程,上海马戏城中剧场也将在年底重建,而少儿图书馆新馆、文学博物馆等都在近期进入了项目论证阶段。”胡明华说,这袋沉甸甸的“礼包”仍会不断丰富、扩容。“十三五”期间,本市常住人口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将从“十二五”期末的0.15平方米增加到0.18平方米以上。

  不久后的将来,市民会发现,自己身处“两轴一廊”的环绕之中———东西向有沿朱家角、虹桥商务区一路往东直至浦东空港地区的“城市文化发展主轴”,南北线上有从宝山滨江地区直到闵行滨江地区的“黄浦江文化发展轴”,苏州河沿岸还有“母亲河”文化景观廊带。无论是爱舞、爱音乐还是爱戏曲的心,都能找到安放之处。

  牵手专业院团,为打造上海文艺创作高峰提供优质土壤

  城市版图上星罗棋布的场馆,一头扎进市民身边,点亮了日常社区生活;另一头牵起专业文艺院团,为沪上的文艺创作出精品、攀高峰提供优质土壤。

  去年10月,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落成,一个1080席的大剧场与一处298座的实验剧场开启大幕。仅在3个多月的试营业期间,15部剧目、40余场售票演出,就吸引了3.5万余人次观众。名家名团云集的演出单背后,这座舞蹈专属剧场还承载另一项使命:让拥有灿烂过去的“舞蹈家摇篮”重新摇起来。

  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8.35万平方米的地带里,如今住着两团———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舞团,两校———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及附属舞蹈学校。于两家专业院团而言,前剧场、后排练厅,“场团合一”缩短的不仅是空间距离,还有艺术距离。因为是国际标准的舞蹈舞台,两团从排练开始就能对接演出场地,演员走位、舞美音效,无一不能占得先机。对于两校,能与两家院团比邻而居,尖子生从学校跃上舞台的时间被合理提前。上海芭蕾舞团赴荷兰演出《天鹅湖》,随团演员中就有十多名舞校学生。

  细细数来,演出场地与院团合而为一的还有不少:上海京剧院背靠周信芳戏剧空间,上海昆剧院有俞振飞昆曲厅,上海交响乐团的音乐厅被市民昵称为“馄饨皮”,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在一幢楼里坐拥3个大小不一的演出厅,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更在苗江路和华山路分别拥有一座亚洲一流的儿童艺术剧场和适应中小型剧目的马兰花剧场。

  如此布局,一方面造福市民,许多专业院团都是在各自拥趸熟悉的老地方拥有了演出剧场;另一方面,贴合的是国际惯例。有了剧场的文艺院团,才能有计划地安排演出、有规划地描绘蓝图,最终利于文化的良性发展。如此,上海的城市文化空间发展格局,既传承了历史文脉,更面向了未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