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创新转型实现关键突破

2017-04-07 09:06:02|来源:东方网|编辑:陆晟琦 |责编:刘征宇
分享到:

图片默认标题

  【科创中心建设推进】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视察工作时提出,上海应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2015年,上海发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22条”意见。2016年2月,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建设。一年来,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等顶级大科学装置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开工的目标,被誉为“上海速度”。依托先进的大科学基础设施群,张江已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正向跻身世界一流实验室行列的目标不断迫近,张江以其独有的“大科学味道”成为上海科创中心的核心承载区。

  图为坐落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上海光源,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建成的规模最大的科学装置和大科学平台。

图片默认标题

  【航天航空大发展】北斗导航

  由上海交通大学领衔、8家产学研单位合作的“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获得本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唯一的特等奖。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仅实现复杂环境下单点定位精度优于0.8米,还可实现室内定位精度优于1米。在站台前,北斗智能公交系统实现了公交车辆的精确到站预报和智能化管理,平均到站时间的预报误差小于1分钟,目前已部署浦东3600多辆公交,每天惠及数百万市民出行;在汽车内,北斗车载终端已在宇通客车等国内主流车厂采用,目前商用车的前装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在楼宇间,北斗室内地图数据库已被高德、腾讯等公司采用,日访问量达到千万人次,同时北斗芯片也正成为华为等公司高端手机产品的“标配”。

  图为2016年上海工业博览会上展示的北斗系列卫星太空轨道模型。

图片默认标题

  【生物医药】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

  2015年7月28日,全球生命科学领域首个综合性的大科学装置——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通过国家验收。这成为继上海光源后第二个落户浦东张江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设施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总投资7.56亿元,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建设,主要围绕蛋白质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我国生物医药、农业等产业发展需求,建设高通量、高精度、规模化的蛋白质制取与纯化、结构分析、功能研究等大型装置,实现技术与设备的集成化、通量化和信息化。

  图为在位于浦东张江的实验室内,工作人员使用离心机进行试验样品提纯。

图片默认标题

  【新能源】新能源公交车实行太阳能充电

  “十三五”我国能源发展将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并提出全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15%的要求,“十二五”期间上海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新常态下,上海新能源发展的原则是突出有限资源、高效利用;突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突出安全清洁、惠及民生;突出建管并举、服务全国。坚持扩大应用规模和深化改革创新并重的发展思路,重点推进五大任务:全面推进、大力发展太阳能利用;海陆并进、有序发展风力发电;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引领可再生能源金融创新;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数据监管体系。

  图为上海首个绿色低碳公交场站在浦东上南公交高科西路停车场正式投入运营,该停车场的全部新能源公交车实现了太阳能充电。

图片默认标题

  【新技术】3D打印技术广泛应用

  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的G20峰会上进行了《创新增长路径共享发展成果》的专题报告,着重强调了3D打印的发展对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上海近年来在3D打印领域,推动成立了国内首家正式注册的行业组织——上海市增材制造协会,成立了国内首家医学3D打印云平台,推进了国内首个三维版权交易。从2012年开始,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并培育出了数个年销售额数千万元的行业优势企业。在漕河泾开发区松江园形成了3D打印产业集聚。上海围绕应用,积极推进行业对接,促进本市3D打印企业同上汽集团、中航商发、上海航天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对接。推动有关企业同第九人民医院、瑞金医院合作在临床中探索3D打印手术模型、手术导板和植入体的应用。

  图为3DPro大型医疗模型打印机,可以于帮助医疗诊断和手术模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