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报!科技部日前发布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其中半数来自上海!中科院上海分院多个研究院所的五项“重量级”科研成果榜上有名,内容涉及“水稻产量”“肿瘤治疗”“代谢性疾病”“自闭症”“出生缺陷”等广受公众关心的关键词。
关键词1:水稻产量
不断提高谷物产量,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历来是作物遗传育种的长期目标。实践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作物育种策略,便是“杂种优势”。然而,这一植物遗传学研究的“圣杯”,背后的原理机制却始终成迷。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韩斌和黄学辉研究组,与中国水稻所杨仕华合作,借助遗传大数据的分析计算方法,在浩瀚的水稻基因“天书”中找到了一系列杂交育种的“黄金组合”,并破译其分子“密码”,从而揭示了水稻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分子遗传机制(详见新民晚报2016年9月8日A6版报道《水稻杂交设计有了“导航仪”》)。
关键词2:肿瘤治疗
肿瘤的免疫治疗,被视作手术、化疗和放疗之外治疗肿瘤的第四种有效武器。临床上虽已取得成功,但现有的基于信号转导调控的肿瘤免疫治疗手段只对部分病人有效。对这道全球大热的生命科学难题,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许琛琦、李伯良团队给出了新的答案:修改免疫系统“主力军”——T细胞的胆固醇代谢“编程”,可增强其抗肿瘤活性,为更多病人带来希望(详见新民晚报2016年3月17日A2版报道《修改代谢“编程”免疫大军勇战“肿瘤君”》)。
关键词3:代谢性疾病
越来越多证据显示,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可“记忆”在精子中并遗传给下一代,导致后代肥胖。遗传并不全是DNA的事,涉及DNA序列之外的“表观遗传学”越来越受到国际科学界的关注。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周琪、段恩奎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翟琦巍研究员,发现精子RNA可作为记忆载体,介导获得性代谢疾病的跨代遗传。
关键词4:自闭症
近年来,世界各国均发现自闭症的患病率逐年升高,然而,科学界仍未找到有效的药物治疗及干预方法。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仇子龙研究组与非人灵长类平台孙强团队合作,成功构建了世界上首个自闭症的非人灵长类模型——携带人类自闭症基因MECP2的转基因猴模型,为深入研究自闭症的病理与探索可能的治疗干预方法做出了重要贡献(详见新民晚报2016年1月26日A9版报道《“猴小弟”助人类寻找自闭症良药》与2月10日3版报道《转基因猴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关键词5,出生缺陷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徐国良研究组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孙欣、北京大学汤富酬等合作,揭示了胚胎发育过程中关键信号通路的表观遗传调控机理。该研究着眼于人类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可能机理和防治,第一次系统地揭示了胚胎发育过程中关键信号通路的表观遗传调控机理,为发育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提供了崭新的认识。(新民晚报记者 董纯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