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是传统文化的精粹与代表,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与西方文化正面直击国臣,它超越时代的生命美学与发展时遭遇的困境都备受关注。
“文心雕龙——超越时代的中国绘画传统”研讨会昨日在沪举行。来自书画界、理论界和媒体近20位代表齐聚中华艺术宫,研讨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绘画如何从传统中找寻到传承的抓手、发展的路径,帮助中国人树起民族自信,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树立文化自信
座谈会以“文心雕龙”为题,借用了刘勰的经典文论的题目,强调中国画笔墨的传承与画中的文气。中华艺术宫执行馆长李磊认为,这个研讨会的题目堪称神来之题,“文心”、“雕龙”是从文论里借来的,借得好!文心是什么?文心就是传统文化里的核心价值观,雕龙是塑造民族的灵魂,我再补充上一个“超越”,因为这个民族的灵魂最终要是超越要腾飞的,这是我们的大课题。艺术家任务很重,接下来要为我们整个中国文化做大事情。理论家江梅说,“看到这个题目,一下子感受到座谈会里面的一种发达弘愿的意图。”
“活起来,传下去。没有时代精神,没有与时俱进的精神,传统文化很难活起来的。”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陈燮君解读,这个《意见》把春风吹到上海,上海艺术家们是时候思考发挥自己的力量。
陈燮君以火热的中国诗词大会举例,称其影响力持续发酵,正是传统文化之魅力。它落幕后带来更多的理论思考——诗词吟诵对传统文化建设只是开个头,要成为诗词大国,复兴古典诗词,任重而道远。
《意见》对艺术工作者提出了更加完善的模式,更富有思考的整合,需要坚持文化自信,形成文化气象,有一种文化精神。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神韵,必将增添中华民族内心的自信和自豪。
赋予民族自信
不论东方西方,艺术都需要追根溯源。即将在中华艺术宫举办水墨个展的海派山水画家萧海春提到,许多当代西方艺术家朝拜希腊雕塑,证明他们不是虚无主义,有作为的艺术家必须探索自身的文化出处、文化归属。
图说:著名画家汤哲明的传统山水作品 网络图
著名画家汤哲明坚守传统山水创作将近20年,他提到,上世纪90年代时,有中国艺术家看衰,告诫他“抱残守缺”没出路,误认为中国传统绘画只有进入西方体系,才能收入美术史。时间已经证明,这种观点大错特错。艺术家大壶表示,如果说要向西方学习,只要先学习西方艺术家对本土艺术的尊重。
拿什么去和西方艺术平等交流?毫无疑问,立足点和出发点是伟大的中华文化传统,只有从此出发,交流才是对等的。有艺术思潮盲目崇拜西方艺术思潮,肢解中华文化,哪里能谈上创新?
传统绘画是中华文化传统的结晶,这是民族艺术的自信之源和精神财富,千百年来一代代人继承下来,遗传后人。萧海春希望,政府管理者、观众、社会舆论,能足够自信地释放出中华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绘画的强势能量。未来10年、20年中华民族一定能够重拾足够文化自信,这源于传统文化的底气。
图说:山水名家萧海春的作品 网络图
旱地拔葱“创新”
“传统不是一成不变,晋唐宋元的创作不是旱地拔葱,脱离传统根基的一孔之见的创造,都是昙花一现”。过去几十年部分当代水墨试错,已经付出了代价。大壶提到,中国传统画是耐看的艺术,这是传统的精髓价值。
萧海春道,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都是向经典学习的问题。如果对中国文化历史的成因、产生、特点、语言这方面都是陌生的,传承是很难达到的。中国山水画的超然构成值得观众慢慢体会,欣赏山水,没有开始,没有结束,特别是一幅长卷,古人观画是一种游观的欣赏,像直升机一样的视角,有别于西方追求逼真。
艺术家发言代表了美术工作者的思考想法和对未来的追求。可是,未来中国传统美术在哪里?怎么面向未来,做海派美术的传承发展?文广局艺术总监吴孝明总结,传统和创新是一体两面,不是封闭式是开放的。“上海的美术工作者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工程上,要有表现,不能缺位,作品坚持导向、坚持自身艺术追求、坚持人民性。通过实践和思考,给大众带来艺术正能量。(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