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诵读古诗词 语感的背后是情感

2017-02-24 08:09:23|来源:新民晚报|编辑:陆晟琦 |责编:刘征宇

  记忆力在人生的起步期,有一个黄金阶段。儿童文学作家、语文教育学家张成新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五六岁到十二三岁的年纪,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阶段,错过这个阶段就是人一辈子的损失。”

  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引发的“古诗词热潮”余热未消之际,长宁实验小学昨天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书香阅读”活动——全校师生一起参与的诗词背诵大赛。990新闻播音员王涛在面对全校师生的讲座上将“背诵”的重要性提到了首要位置。

  语感的背后是情感

  “小学里是背诵的黄金年龄,记忆力比较强,多记诵,多背一点,对于初高中的学习很有帮助。”长宁实验小学副校长、语文教学带头人沈健在赛场外告诉晚报记者,在她自己的教学经历中发现,学生们都能够跟上要求背诵的节奏,背过的古诗他们也都能记住,且背诵过的诗句还能够运用得比较合理。

  这里所谓的背诵,显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死记硬背”,“孩子通过背诵,记忆的印痕留在了脑海中,背多了,自然也就理解领会了。”张成新在多年的儿童语文教育中悟出的就是:“读古诗词是培养语感的最佳手段。讲解古诗词后,孩子的背诵非常简单,情感也就涌现出来了。”语感跟着情感而来。

  学生的背诵需选择

  针对小学生背诵的诗歌当然应该有选择性,沈健认为,要求小朋友背的诗歌都是琅琅上口的,不是太难的古诗词,而不必过多解释其中的意思,“古诗词的意思,学生们都能够通过朗读基本理解读懂,这样慢慢品味到古诗词当中的魅力。”而张成新给学生们挑选的诗歌都很强调故事性,一读马上就能理解的,比如十六字令“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长宁实验小学校长潘宗娟在大赛结束后表示:武亦姝的获奖是个案,“传统文化的熏陶从一年级小朋友开始已不算早,古人五六岁就开蒙了。”即,种下一颗种子,耐心等待,也许将来的某一天种子就会在孩子心中萌芽。

  马上评 让传统文化生根发芽

  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小学生们在古诗词面前表现出的活力与热情令人惊讶,从他们生动的神情和抑扬有致的语调背诵中,透出他们能够理解这些诗词中古人寄予的情感。

  这些诗词带来的魅力,经过反复诵读,让儿童加深了对文字内涵的理解。古时的私塾中,孩子们的启蒙首先便是诵读,在背诵中慢慢理解,在人生起始的阶段打下的印记,是最深的印记,并终身相随。传统的古诗词,用传统的方法来学习,才能让传统文化生根发芽,发扬光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