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行车用户提出的非机动车道、停车点不合理等问题,专家学者给出意见和建议。
需要改善慢行交通系统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陈小鸿说:“上海2040”总体规划提到,上海在2040年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实现85%以上的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这里面仅是公交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自行车和步行。”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尹志芳说,交通部曾对慢行交通系统做过研究,发现大部分地区的被访者都接受5公里以下自行车出行,但自行车出行的环境比步行环境要差,自行车与机动车的矛盾尤为突出。她说,为减少机动车交通拥堵问题,很多城市的道路设施建设、交通空间与路权分配等都向机动车倾斜,造成骑行环境无法得到改善。所以,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必须完善自行车网络建设规划,加强自行车出行环境建设。
共享单车助城市微更新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共享单车用户遇到的问题,可以利用共享单车的运营数据,通过城市微更新来解决。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主任诸大建指出,一个城市需要多少共享单车、哪些区域要车、怎样设置慢行道路,应当有数据基础。共享单车企业的运营数据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上海综合交通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邵丹指出,共享单车的运营数据让管理部门看到,如今人们骑车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人们的骑行目的除了上下班,还有中短距离的出行需求,或换种方式感受城市。使用共享单车的人群中,80后、90后越来越多,这需要规划慢行交通系统时,考虑到这些使用需求和使用习惯。”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与摩拜单车合作,研究过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骑行轨迹。项目负责人王鹏说,他们发现很多对城市更新有价值的信息:人们喜欢在怎样的道路上骑行,包括道路的质地、坡度等;哪些区域需要增加行车道;骑车者偏爱在哪些区域停车……他觉得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这些数据真正了解城市在小细节上需要做哪些改变。
最好的资源留给绿色出行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中国交通项目主任刘岱宗提出要把最好的道路资源留给绿色出行。刘岱宗说,合理的非机动车道设置能从道路结构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所以很多城市都将最好的道路资源留给绿色出行。很多城市还考虑到非机动车的停放问题。“国外为了鼓励非机动车,‘P+R’停车场是面向非机动车开放的。”他认为,最接近公交系统的场所应该留给慢行交通。
此外,一些海外城市的细节设计也值得参考。刘岱宗举例说,哥本哈根的交通信号灯是以自行车为导向的,即自行车用户有优先获得绿灯的权利,鼓励更多市民使用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