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02-21 13:54:52|来源:文汇报|编辑:陆晟琦 |责编:刘征宇

  新常态下,上海需要形成以产业生态培育为主导的产业升级新模式,从技术环境、信息环境、政策环境、人文环境和服务平台支撑等方面,培育有利于产业升级和模式创新的产业生态,构建有效促进创新创业的众创平台,逐步形成市场化与专业化结合、线上与线下互动、孵化与投资衔接的创业创新生态体系

  在硅谷设立风投,和阿里巴巴合作推出互联网汽车,探索自动驾驶和燃料电池技术———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企业,上汽集团一系列酷炫产品和技术让人印象深刻;民营企业———上海晨光文具,破解了笔头与墨水匹配等瓶颈问题,生产出的高质量圆珠笔毫不逊色于外国同行……

  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应对这一轮经济增长下行的正确对策,又是从根本上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关键抓手。一年多来,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唯有坚定信心、增强定力,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培育新的经济结构,强化新的发展动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成效

  最近,市民邹先生看中了一款沪产新能源汽车,这款混动车型百公里油耗只有1.6升,“听说现在提车要等上3个月,但我也愿意。”

  来自上海市统计局的数字显示,去年1-10月,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2%,增长势头明显好于本市工业。其中,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分别增长16.6%和35.6%。高新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2016年前三季度,工业机器人增长26.3%;集成电路圆片增长12.9%。同时,新业态继续蓬勃发展。2016年1-10月,上海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4692.60亿元,比2015年同期增长21.5%,增速比去年前三季度提高1.4个百分点。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数据来看,上海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去年GDP累计增速连续三个季度稳定在6.7%,走势与全国一致。上海要用好改革开放长期积累的丰硕发展成果,把握重要改革先行先试、创新发展率先探索的机遇,走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要真正走出这样一条新路,就需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积极探索。

  从全国来看,一些关键指标的反转向好更令人惊喜。

  近期,连续54个月的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负增长被打断,投资增长、工业生产、企业利润均有所回升……美国投行摩根士丹利进一步调高了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期。

  这些数据向好,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继续显现。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强调,“当前中国经济正在出现越来越明显的分化走势。”他认为,面对这一分化趋势,可以看到,凡是能主动适应新常态,重视创新和质量效益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就会脱颖而出,就充满了生机活力,就赢得了发展的好势头;反之,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就会陷入被动。

  “三去一降一补”掷地有声

  去年6月,宝钢集团与武钢集团宣布启动战略重组。12月初,由两者组建而成的全球第二大钢铁公司———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在上海宣布成立。长期以来,宝钢和武钢各自为阵,双方合并重组可实现在市场、技术、研发、管理、采购、物流五大协同效应,为宝武集团成为世界级钢铁强企带来机会。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其中,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事关全局,事关长远。

  宝钢此前披露,报国务院国资委核准,公司将2016年至2018年3年内压减钢铁过剩产能目标任务920万吨,调整为2016年至2017年2年内压减过剩产能1100万吨。

  李伟表示,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先后落地的上海石化、宝钢、上海大众等项目开始,上海长期以来都把重点项目带动作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但现在也要换一种思路”。其实,上海与国内其他区域的工业化阶段差异,决定了上海高端制造业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这也是国家战略的需要。

  众所周知,我国区域间工业化发展阶段差异较大。包括重庆、武汉等城市在内的中西部地区仍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制造业发展空间巨大。在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这些地区同样需要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升级。比如,宝钢在智能制造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完全可以在重组之后输出更多的中高端制造经验。

  不过,近期钢铁、煤炭价格上涨使得社会上对去产能产生了一些担心。对此,陈宪认为,去产能的决心不会动摇,力度也不会减弱;应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人们对我国经济发展抱有坚定的信心和稳定的预期,从而减少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以创新增加有效供给

  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16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均保持了10%以上的增速,全国2300多家众创空间服务着12万人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近1.5万家……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不仅要着眼于现实需求,更要通过供给创新,创造新的需求,并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谁在这个创造和转化中得到先机,谁就能得到更大的市场份额,进而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两位专家不约而同地强调了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陈宪表示,我们应该在如何激发企业家精神方面动脑筋,“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良好环境,让更多人投入创业创新,提高他们的成功率,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增长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与支撑。”

  “结构性问题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要有战略定力,要认识到这一关过得越早就越主动。”李伟也认为,今年经济周期型下行压力得到缓解,但新旧发展动力的转换需要一个过程。

  新常态下,上海需要形成以产业生态培育为主导的产业升级新模式,从技术环境、信息环境、政策环境、人文环境和服务平台支撑等方面,培育有利于产业升级和模式创新的产业生态,构建有效促进创新创业的众创平台,逐步形成市场化与专业化结合、线上与线下互动、孵化与投资衔接的创业创新生态体系。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体应是企业———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的时候,应该弱化倾向性的选择,强化功能性和竞争性政策,让企业真正在市场中实现优胜劣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