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解敏2月14日报道:今天,2017年上海市公民科学素质工作推进会召开。2015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上海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18.71%,比上一个五年增长了近5个百分点,比全国水平高出12.51%。而到2020年,上海公民科学素质要达到的目标比例是25%,将继续领跑全国。
根据《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未来5年,全市科普场馆数量将从目前的平均每45万人拥有一个专题性科普场馆提升到42万人。上海目前有科普场馆300多家,77家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经考核,有11家获得“全国科普信息化优秀基地”称号。至2016年底,上海形成了以2家综合性科普场馆为龙头,54家专题性科普场馆为骨干,267家基础性科普基地、79家社区创新屋、25家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1300余个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为支撑的类型多样、功能齐全的科普设施体系。
未来上海也将做好全国、市、区三级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健全并完善科普教育基地管理制度,围绕“一馆一品一课”培育打造品牌科普场馆,提高各级科普教育基地的利用率。推进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对公众开放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科研场所。之前备受关注的上海天文馆也有望于2020年正式建设完成。
善用融媒体打造现象级科普节目
轻松愉快地在电视上收看科普节目,一直以来是上海科普工作的的一大亮点,近年来,依托上海电视台、上海教育电视台和上海广播电台等媒体平台制作的科普类节目《少年爱迪生》《科普新说》《科学魔方》《安全进行时》,让很多孩子从此热爱上科学。
而2017年即将问世的《十万个为什么》更是以融媒体创作为理念的一次尝试,它将打破以往广播科普栏目仅仅用声音传播的特性,将电台、互联网、平面出版、线下活动等不同形态的媒体传播形式组合起来,形成科普之声的立体化平台。这档节目还将充分利用阿基米德FM这类新端口的互动特性,让单向的科学普及变成科学家、科普工作者与市民之间的双向互动,从而让这档节目在时间和空间上突破广播的局限,成为市民群众获取最新科普资讯的全天候平台。
让科普活动成为市民的节日
上海科技节、上海国际科普产品博览会、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上海国际科技电影展映节、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2016年上海科技活动周围开展了1200余项科技活动,参与群众超过500万人次。
今年,在上海还将举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日科技之星”评选、2017上海职工科技活动周等一系列针对重点人群的专题科普活动,以激发不同年龄层、不同需求人群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