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大学城”阵容初现 中运量已启动规划研究

2017-02-14 08:13:30|来源:解放日报|编辑:陆晟琦 |责编:刘征宇

  2016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对临港实行新一轮为期三年的“双特”政策。昨天,临港管委会发布了新“双特”政策实施一年来临港地区各项重点工作的喜人“成绩单”。  

  ■数据“涨”

  据了解,2016年临港各项重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数据喜人,“涨”声一片。

  其中,临港地区2016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亿元,同比增长9.6%,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完成税收收入95亿元,同比增长34%;地方财政收入28.5亿元,同比增长23.4%;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00亿元,同比增长6.6%;全年新增内资企业17000家,全区域二、三产业营业总收入近800亿元,同比增长8%。

  ■重大项目

  备受市民游客关注的临港地区一批重大项目进展良好。上海极地海洋世界进入地下工程施工阶段,预计在明年7月底建成营业;WinterStar冰雪之星项目去年11月11日签订商务合作协议,正在办理土地出让手续和合资公司成立事宜;21万平方米“滴水湖国际会议中心·雅辰酒店”开工建设;港城广场一期27.6万平方米完成桩基施工,全面进入地上工程建设阶段,计划于今年年底建成投用,成为临港地区又一新地标;双定双限房启动政策调整前期研究,一期项目第二批次房源正式交付、第三批次房源完成供应配售,二期项目实现结构封顶。

  ■超级大学城

  今后数年,临港地区的大学城建设将有重磅进展,呈现出令人惊艳的“超级大学”国际化阵容。

  去年12月4日,中央美术学院“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举行了启动仪式,将于今年9月正式对外招生;中英国际低碳学院,由上海交通大学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合作,选址已明确,计划于今年4月签署协议,9月对外招生;上海天文馆,于去年11月8日开工建设,预计将于2020年建成投用,成为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天文馆;上海电力学院,一期按照节点目标加快推进,部分多层单体实现结构封顶,二期部分工程年底桩基开工;帆船训练基地项目,已经完成陆域和码头部分方案设计,近期将启动规划调整工作。

  ■基础设施

  在临港,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全面提速。其中海绵城市建设方面,春花秋色海绵化城市公园、新建地区路网骨架海绵化等7个示范项目启动实施,80米环湖景观带改造4.8公顷样板工程建设全面完工,B、C、D区32.5公顷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方面,全力推进北岛、综合区、科技城等重点板块综合管廊建设。其中,北岛西路1公里示范段完成主体结构,水芸路等14.8公里综合管廊开工建设;综合交通体系方面,加快推进沪芦高速——海港大道节点打通工作,启动18.9公里中运量交通1号线规划研究。

  临港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运量交通1号线是指连接临港主城区和产业区的中运量客运交通系统,目前正在做前期方案研究,开通时间尚未确定。

  ■民生保障

  临港着力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妥善解决大治河南岸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芦潮港危险品仓库隔离带居民动迁等问题。着力保障社会民生,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成医疗惠民、教育惠民、健康惠民、服务惠民等十大类实事项目。基本完成芦潮港社区等4所公建配套学校建设前期工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重点产业

  2016年临港专项资金共40亿元,涉及产业扶持资金达11.8亿元。其中智能制造项目专项6.7亿元,共55个项目,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约44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3.8亿元,共6个项目,包括300毫米大硅片国家重大专项。2016年,根据产业发展需要,临港管委会委托浦东科投联合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一期规模为50亿元“临港IC装备和材料产业基金”,联合临港集团发起成立一期规模为10亿的“智能制造产业母基金”,将为临港产业发展提供金融助推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