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安边防支队:用“申边”文化强警育魂

2017-02-08 16:35:16|来源:中国新闻网|编辑:陆晟琦 |责编:刘征宇

  中新上海网2月7日电(陆泽昭)近日,为官兵购置网上图书馆和网络课程账号;全面建设基层派出所综合文化活动室和“警营文化沙龙”;开展“边防家属看边防”系列活动……等10项文化工作被纳入上海市公安边防支队党委2017年度惠警实事工程目录,为这个支队持续深化文化建设提供了扎实保障。

  以文化强警,用文化育魂。上海市公安边防支队在文化工作中从部队实际出发、紧密贴合“海派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在文化阵地结出了累累硕果。

  从“急火快炒”到“若烹小鲜”

  “搭台汇演热闹精彩,但演出时间短暂,一年一次根本看不够。”在2016年初的文化工作调研中,文化需求量增长、文化欣赏品味提高成为了这个支队近九成官兵的共同呼声。

  “从官兵的文化需求出发,才能不断提升官兵对文化活动的参与感、满意感、认同感。”这个支队政治委员袁涛向记者介绍,“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不能靠一朝一夕整合速成,应当充分发挥官兵的主创精神,鼓励官兵在日常边防勤务工作中开展文艺创作,把贴近官兵生活的作品送上舞台,用文艺作品的艺术魅力鼓舞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这个支队根据官兵特长建立起“文艺小分队”,每年根据新兵入伍、大学生入警、部队院校毕业生分配等时间节点对“文化人才库”更新,邀请驻区文化艺术中心根据艺术分类进行面对面指导,开展“边防官兵走边防”采风活动,组织官兵观看驻地政府、艺术团体举办的文艺演出,为文艺骨干创作、编排节目提供时间和场地保障。

  在2017年迎新春文艺汇演节目挑选工作中,京剧、民乐表演唱、音乐短剧、相声、小品等十余种艺术形式的节目上报参选,打破了过去以歌舞节目为主,内容距离部队生活较远的局限,其中《智取威虎山》、《水库卫士》2个节目还登上《解放军报》新媒体平台的“第一届军营网络春晚”舞台。

  说官兵自己的话、演官兵身边的事。“文艺小分队”充分运用中秋节、建军节、国庆节和重大安保任务期,送节目到基层,送欢乐到一线,并积极参与各类军民联欢活动,在发挥文艺骨干作用的同时,逐步提升警营文艺“软实力”,推出了一系列精品节目。

  从“文化分享”到“文化传承”

  边防驻地是官兵的“第二故乡”,官兵们不仅肩负着守护沿海一线的职责使命,也有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责任。这个支队在文化建设中,始终高度重视与地方文化融合发展,逐步实现了从分享社会文化成果向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转变。

  这个支队积极与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沟通,根据部队实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试点推广。2017年1月9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浦东绕龙灯”传习基地揭牌仪式在这个支队青草沙边防派出所举行,20余名边防官兵成为了这一项目的最新传承人。

  “绕龙灯艺术中蕴含着一种精神,这是一种崇尚水的灵动与力量的刚劲之美的精神,是一种开拓进取、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67岁的“海派龙王”陆大杰对年轻的传承人寄予厚望。

  “过去,官兵们在业余时间大多通过电视和网络观看艺术节目,能够直接参与艺术的机会少之又少,亲身参与非遗项目传承,既为官兵提供了接触艺术、融入艺术的宝贵契机,也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激励队伍蓬勃向上的精神大有脾益。”青草沙边防派出所政治教导员屠建淼告诉记者。

  从“外化娱心”到“内化育人”

  如何让丰富精彩的文化活动既能愉悦人心,又能够直抵灵魂提升官兵精神境界?打造一张专属文化名片,提升官兵的精神层次,成为了这个支队党委的共同认识。

  把“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融入“青春淬火,忠诚奉献”的警营生活,逐步发展成熟为以“申边人、申边事、申边爱”核心的上海公安边防支队文化主旋律。支队通过开通“申边人”微信公众号,用心说好每一个身边故事,激励广大官兵学习典型、看齐先进;通过拍摄微电影《申边英雄》,并举行线上、线下首映礼,激发了广大官兵的爱岗热情和上海边防的社会影响力;通过设计支队队徽、征集队伍口号、制作《申边有我》主题明信片等,增强了官兵的归属感和凝聚力;通过连续4年举行“情牵万里,爱在申边”上海、新疆、西藏三地公益助学活动,培育了官兵热爱边防、奉献边防的精神;通过在市级媒体联合策划“大爱边防,情系申城”巡礼,全面展示了支队官兵的良好风貌。

  用文化直抵人心,用文化激励精神。在“申边”文化的感染下,这个支队的多名官兵荣获市、区级双拥先进个人、道德模范、优秀社区民警等殊荣,打造了亲切、靓丽的“申边人”形象,“有困难找边防”成了边防辖区群众的第一选择。(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