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岁上海大戏院改建重生筑新梦

2017-02-07 11:18:01|来源:解放日报|编辑:陆晟琦 |责编:刘征宇

图片默认标题

图片说明:改造后的上海大戏院将在3月底开业。

  梧桐还未发芽,复兴中路1186号上海大戏院已焕然新生。难以想象,3年前这里还是破旧的电影院和芜杂的沿街小店。而1943年,曹禺的《原野》曾在这里赢得不绝于耳的掌声。

  去年,75岁的美琪大戏院和83岁的黄浦剧场改建后重新开门迎客。如今,上海大戏院也将迎来重生后的首场演出。历史同样悠久的中国大戏院、长江剧场等中心城区老牌影剧院正在紧锣密鼓的改造之中。在陆家嘴滨江地带,由1862年老船厂改造而成的老厂房剧院也将在今年投入使用……这些有故事的改建剧场正在为这座城市构建起更多元、更具个性的文化空间。

  老剧场鲜为人知的历史

  去年7月,《上海滩》杂志刊登了一篇名为《命运多舛的上海大戏院》的文章,作者李无田考证了上海大戏院鲜为人知的历史:

  上海大戏院由外侨始建于1941年,初名银光大戏院。1943年7月9日,影戏院正式营业,更名为上海大戏院,一度专演艺华剧团的话剧。1943年10月9日,艺华剧团在此演出曹禺的话剧《原野》,深受好评。然而好景不长,上海大戏院在次年2月就因经营不善改映电影。直到上世纪50年代更名为上海电影院,并收归国有。上世纪90年代,上海电影院由盛转衰,3楼改成咖啡吧,4楼改成卡拉OK,补贴逐年下降的票房收入。直到2011年,上海电影院因年久失修存在消防隐患而停业整顿。

  装饰会老,内容才有生命力

  几年前,设计师郭锡恩第一次被带到这里,破旧的空间和不断重修造成的杂乱风格让他犯了难。最终,剧场的结构被保留下来,重新设计的外立面简洁朴素,门厅和前厅有三个不同形状的天窗,让自然光得以照进来。设计师希望通过顶部光线的进入模糊建筑内与外的界限。“当外面冷的时候,你在里面也能感到寒冷;当外面下雨的时候,你在里面也知道。”设计师希望人们从纷繁复杂的世界走进剧场安静下来,专注于戏剧。

  虽然名叫上海大戏院,但这个剧场其实只有300个座位。上海大戏院运营方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党委书记张惠庆说,小剧场更具实验性和探索性,更多地反映当代人的所思所想。与此同时,小剧场还承担孵化功能。一部新作在这里上演后,接受专家、业内人士和观众的反馈,进一步打磨完善。一些作品因此得以从这里走向大剧场。绝地重生的上海大戏院,未来以戏剧演出为主,除了主流经典戏剧,将着眼于上海人文戏剧和创新实验戏曲。新的戏梦和旧的历史将在这个空间里碰撞。(吴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