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推移,一些资历较深的培训机构已形成所谓的“口碑”。当一些家长抱着咨询的心态登门时,机构工作人员会进行“特殊营销”。经过这套拉客手法“轰炸”后,很多家长往往不再淡定了。
伎俩百出,满口“花好稻好”
近日,记者走进新会路上一家主打奥数思维训练和英语学习的培训机构。碰上一位来咨询的爸爸,开口在问,“你们这里英文班有吗?”马上得到一连串答复,“有的,要看你孩子那个级别,可以先做一下测试,找到适合他的班。”
工作人员一边报价,一边问着,“要不要连3E口语考级冲刺班一起报?”这位爸爸显然对此一无所知,面色茫然,工作人员立刻详细“科普”,“这个口语考试等级证书很重要的,很多民办招生都要看的,有的小朋友家长‘上路’,上一年级已经三级考出来了。你们不抓紧不行的,以后就缺了一块了。”“那我们可以一边上英文班一边上这个冲刺班吗?”“可以呀,时间正好错开,而且我们学费有套餐的,你两个一起买,便宜1000块钱。劝你现在报,否则到时候单独报也不合算。”
采访不少家长发现,这样的场景十分熟悉。短短10分钟内,本来只想报一门课程的人,已经在考虑两三门同时报了,甚至连老师情况怎样都忘记提问了解。这其中,对其影响的关键因素除了时间合适、费用便宜外,权重最大的恐怕就是“升学需求”和“别家孩子领先”所带来的焦虑。
据了解,这类焦虑营销与人为制造报名难的饥饿营销一起,构成了培训机构吸引越来越多家长盲目补课报考的两大伎俩。
家长吃药,授课“空中楼阁”
不可否认,随着近年来社会教育需求的发展,一批专业的校外培训机构逐渐兴起,以整套教学管理体系及质量评估和改进体系,采用分层次授课。在一定程度上说,成为了校内教学的补充。然而,由于市场巨大,且正值产业发展初期,鱼龙混杂、混乱竞争之下,相当一部分“动作变形”。
家住浦电路上的二年级学生小凌,对着学校里老师布置的寒假运动作业愁眉苦脸,因为他连每天一小时的运动时间都抽不出来。除了学校下发的寒假生活以外,每天占据大量时间的是奥数班及外语口语考试班的练习作业。打开他的作业单:请背出1—6页单词;请将课本4—10页上的所有图片进行看图说话练习,并全部写下来;请按照要求准备4段介绍你家中房间的文字,并能流利脱稿表述;请听录音进行人机对话快问快答……题量巨大。同时,由于英语需要常背常练,小凌的学习时间,每天都在加长。
过度培训补课,增负的不仅是学生,已经成为整个家庭的重压。家长圈流传着一句话:“上课2小时,自学20小时”。许多家长坦言,培训补课内容看似“高大上”,但其中课程设置、教师素质等一系列因素,令相当一部分课程内容,无法在课内完全被学生掌握、消化,这样的课如同“空中楼阁”。
市场逐利,政府需出拳干预
“整个社会对补课过于盲目,这其中有考试选拔、优质教育资源分配这两根指挥棒的原因,但校外教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一些推波助澜作用,也不可忽视。”一位业内人士坦言。
“业内曾有预估,到2020年,国内教育培训业潜在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其中英语、少儿学科类、IT类三足鼎立。”曾在沪上知名连锁品牌少儿培训机构担任分校主管的陈女士透露,在这样的“大饼”下,业内有商家为了快速抢占市场,运用了多种“市场手段”。比如,专门印制售卖培训教材,一套课本一套练习册120元,每套利润在50%以上,是一个显著的赢利点。同时,印售教材还可以强化教育品牌,提高学生对特定培训机构的“黏性”。试想一下,如果一直用该机构自编教材,知识点序列与解题思路便与别家隔绝,学生“跳槽”行为可能会大幅减少。
业内人士坦言,对于这一新兴而混乱的市场,政府有必要出拳干预。商家如何做到有度有方、健康发展,需要相关教育、工商部门的监管,更需要整个行业形成公约,设置必要的“禁行线”,使其真正成为社会教育发展的有益补充和教育改革的助推力。(记者彭德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