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月11日电题:扩大“建筑师负责制”试点 政府做减法市场做加法——上海简政放权观察
新华社记者何欣荣、陆文军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建筑师曾群和他的团队最近忙了很多:作为建筑设计单位,他们的工作不再限于画画图纸,上海前滩一个大型商业项目的建筑材料招标工作也需要他们到场确认签字。
这种建筑师全程参与建筑活动的行为,就是上海开展的“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在我国,投资建设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统计显示,从开始拿地到允许建楼,所有手续走完大概需要超过100个图章。为改变这种现象,上海浦东新区在2015年底启动的建筑业专项改革中,将“建筑师负责制”列为重要内容。
“建筑师负责制”是国际工程建设的通行做法。在不少发达国家,建筑师不仅是设计师,还是工程师,建筑师的全程管理监督对工程质量和效果影响大。但在我国,建筑师基本只参与工程前期工作,如整体构思和设计图纸,政府则成为“技术把关人”。
从简政放权的角度看,“建筑师负责制”是一个政府做减法市场做加法的过程,即政府把建筑工程的技术审查工作逐步交给专业人士,不再为建筑活动的全过程背书。建筑师的专业特长则得到了发挥,不但负责设计,还负责建造管理。
“建筑师负责制”有效提升了规划管理效能。最明显的一点,是简化并加快了项目前期的审批流程。“由于建筑师对于设计内容的合法性负责,主管部门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环节,只需做形式审查。如此算下来,前期审批环节比传统流程压缩了2个月-3个月。”浦东新区规土局建设和监督管理处处长赵焜荧说,这为建设单位节约了成本。
政府简化了审批,建设单位节省了成本,建筑师发挥了特长——由于试点带来的多方共赢效果,从2016年11月开始,上海“建筑师负责制”的试点范围从上海自贸区保税片区扩大到整个自贸区。
除了“建筑师负责制”,上海自贸区还建立了“国家级人防改革试验区”。上海市人防办主任沈晓苏说,根据有关法规,新建民用建筑必须结合配建人防地下室,但是如何配建、配建指标多少,会根据不同建筑形态以及建筑结构的变化而变化,这给企业在项目拿地、规划设计时造成困扰。
上海在改革中简化了人防工程配建面积的计算规则,新建住宅等按照地上面积的10%配建人防空间,仓储则按照5%配建,这不仅提高了市场透明度,还加快了行政审批的速度。
“我们会加强对建筑活动的事中事后监管,尤其是最后的竣工验收关。竣工验收不合格,建设单位无法取得产证。”赵焜荧说。
此外,上海还推出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通过保险的力量来监督工程质量。
建筑领域的审批改革只是缩影。记者采访了解到,2016年上海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共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384项、评估评审142项,基本完成审批相关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部门脱钩,基本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部门脱钩首批试点,建成事中事后综合监管体系框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