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春风来 儿科见未来

2017-01-22 08:24:33|来源:文汇报|编辑:陆晟琦 |责编:刘征宇

  傍晚5点,天已经黑了,儿科门诊许春娣主任的诊间依然亮着,诊区门口还有五六个大人带着孩子候着。  

  诊室门开了,家长神色紧张地带着孩子进来,“我家孩子便血有段日子了,到底什么毛病?”孩子病史显示: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出生后一周就做了手术。  

  下一个病人是一个14岁的男孩,孩子爸爸说,“他半夜老喊肚子疼,有几次痛得一晚上都睡不着,急死我们了。”  

  再下一个是小女孩,也是便血,焦急的妈妈用手机拍下了孩子的大便照片,一张张翻出来给许春娣看。  

  许春娣主任的专长是小儿消化,找她看病的患儿都是五花八门的消化病。“小儿便血可能是肛裂、小肠息肉、血管畸形等,得一一排除可能性。”许春娣不厌其烦地给家长做着儿科的科普解释。  

  都说上海是“全国看病中心”之一,其中不乏疑难杂症。比如29号病人,13岁的女孩肚子鼓得跟怀胎十月一般,蹒跚着走进许春娣的诊室。“孩子这是严重腹水啊。”许春娣一眼认出这病:先天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治疗很棘手。  

  时钟划过5点45分,已经看到30号病人了。按医院推荐的专家门诊半天看20个的标准,许春娣“超标”了。连轴转了整整一个下午,许春娣对记者说,“快过年了,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从外地赶来,天寒地冻的,不给他们加号不行啊。”  

  这个冬天,儿科病人依然非常多。有专家说,生育高峰叠加“二孩”政策推开,儿科在未来几年的需求量不会低。在儿科,医生忙碌,家长焦灼,儿科诊区算不上舒心的环境,但在瑞金医院儿科,记者感受到一个十分珍贵的细节,那就是医生的心态转变。  

  “原本我这里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层,中间档的高年资儿科医生急缺,他们要么去外资医院,要么去了医药公司。过去这一年多,医院高度重视儿科发展,引进了4个成熟人才。另外,儿科收入也有政策倾斜,现在达到内科平均水平。这两点对我们来说很重要,队伍稳住了!”时间划过6点,许春娣看完当天最后一个病人,她跟记者说起这一年的变化。  

  儿科原本被认为是医院里的边缘科室,因为收入低、任务重,很多人不愿从事儿科。加之早些年的生育低谷等因素,也导致各大医院儿科萎缩。但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去年年初,儿科“就医难”问题凸现。对此,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一再强调提高儿童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2016年,在顶层设计上,全市形成了以三家儿童专科医院为龙头、以五大区域儿科联合团队为核心(即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域)的儿科医疗联合体。  

  在儿科一线工作的许春娣,这一年直接感受到了上海儿科新政的变化。首先是待遇收入的提升。瑞金医院推行新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切断医务人员收入与检查、耗材等的挂钩关系,按照岗位工作负荷、患者满意度、工作难易度等要素来进行分配。其次,儿科在医院中也愈发有了“地位”。今年,瑞金医院将启动儿科门急诊一体化建设,打造上海市综合医院儿科示范区,进一步提升儿科重症、疑难杂症的诊治水平。  

  作为上海中部儿科医联体的牵头单位,瑞金医院还承担起了“输出儿科”的重要任务。过去一年里,许春娣带着科室医生一次次下社区,带教基层医生,看专家门诊,提升社区的小儿常见病诊治水平。  

  “我们在思考新形势下的儿科布局。首先,待遇提升,稳定队伍。其次,提高儿科服务能力,引领学科发展。三甲医院的儿科要把更多精力放在疑难病的诊治上,同时培训下级医院医生,提升他们看小儿常见病的能力,促进分级诊疗。”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告诉记者。  

  “队伍稳定住了,还迎来了发展,这是最让我振奋的两件事。”许春娣说,今年他们又要派医生出国进修了。医生并不是看重出国机会,只是这样的机会体现了一个学科平台的价值和竞争力。在她看来,选择儿科的医生大多怀有童心,并不那么功利,但如果每天把大家绑在诊室当“看病机器人”,不被重视,会消磨年轻人对这份职业、这份事业的热情。  

  政策春风来,看得见未来。这是许许多多像许春娣这样的一线儿科医生如今欣喜乐见的一件事。  

  儿科就诊难非一天形成,要彻底解决也不可能“今天出措施,明天就变好”,让我们心怀期待的是,问题在一点点解决,事情在一点点朝希望的方向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