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上半年沪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02元

东方网2017-10-20 09:58:25

  原标题:上半年沪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02元 全国首位

  据《劳动报》报道,“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这样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居民的“钱袋子”也变得愈加鼓鼓囊囊。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据抽样调查,今年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902元,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8.6%,增速再一次跑赢GDP。

  生了二孩,奶粉钱也赚到了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当前,上海制造业进入了创新转型发展的新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

  卓小云是沪上一家制造企业的生产车间主任。编制工艺流程、深入一线考察工作、制定完善方案,每天的工作忙碌而充实。

  近两年,随着企业研发技术的升级,其生产的电机设备性能不断提升。节能高效的电机不仅在国内取得了新的订单突破,不少还走出国门,获得了来自国外买家的青睐。得益于企业的发展,卓小云的收入也因此水涨船高。“企业效益提升后,我的奖金也有了大幅提升,甚至可以接近翻番。”他坦言,现在超过30万元的年薪和企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更让他感到幸福的是,去年,80后的他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宝宝。“现在就想着能够好好工作,为二宝挣够奶粉钱。”他笑着说道。其实,在生二孩之前,他也有过犹豫,抚养两个孩子的成本让他感到一定的压力。现在,看到企业的蓬勃发展和自己收入的增长,他有了十足的信心,也让他憧憬着今后回到家,有两个孩子陪伴的天伦之乐。

  说起今后的日子,卓小云满怀憧憬,“最直观地表现,就是自己工资条上的收入逐年在上涨。增速不仅跑赢了物价、也跑赢了GDP。我也很期待,党的十九大后,对制造业的转型发展将会进一步指明方向,企业能够把握时代机遇,做大做强。”

  面条贵了,但吃得更踏实了

  去年,上海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度超过七成。不少新兴服务业的涌现,不仅带来了大量就业岗位,也推升了服务业从业者的收入。

  “两年前刚开始做外卖小哥时,一天也就能送十几单,现在的订单量足足翻了一倍。”王建是申城一位普通的外卖小哥,每天送30余单外卖,到了高温天、下雨天,高峰时段一小时就要送8单。

  “虽然工作辛苦,但随着单量的增长,我的收入也水涨船高。”王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说,现在每送一单外卖能拿到5元,得到一个好评还能收到2元的奖励,相比于两年前,现在一万元左右的月收入比那时增长了20%左右。

  回忆起刚开始送外卖时的场景,他说,彼时偌大的黄浦区只有一个站点30余个外卖员,现在已经发展到几百人的团队。

  收入的增长让王建在上海的生活也变得更“踏实”了。“除了近三分之一的收入用来租房,剩下可以自由支配的钱更多了。我常去的那家面馆,两年前一碗素面是7元,现在涨到了10元。不过比起那时,现在吃面也吃得踏实多了。”他腼腆地笑了,“希望以后自己能接到更多的订单,收入继续增加、日子也越来越好。”

  收入上涨,增速比GDP快了

  卓小云和王建的故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一个缩影,也为实现“收入倍增”打下了坚实基础。

  国家统计局住户办主任王萍萍表示,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2010年相比,实际增长62.6%。在未来4年内,只要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速在5.3%以上,就可以实现收入翻番的目标。具体到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据抽样调查,2016年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54305元,比上年增长8.9%,增速还高于去年全市GDP6.8%的增速。近五年来,上海居民收入增速也持续跑赢了GDP。

  在申城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占比超过6成,仍然是收入增长最主要的拉动力量。只有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就业形势持续向好,企业效益不断提升,居民收入才有增长的基础。

  市人社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上海市职工平均工资为78045元,月平均工资为6504元,比上年增长9.5%。随着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脚步加速,金融、IT、互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行业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也会给从业职工带来了更高的收入。未来,新业态还将继续蓬勃发展、新产品新服务不断涌现、新企业生根发芽,居民收入增长也会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民众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分享到国家经济发展的红利。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