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世根(1947年—)
国际在线上海微网(彭丽):章世根,上海市徐悲鸿艺术研究协会会员、上海张大千大风堂艺术中心特聘画师。为了传承中国“农耕文化”中特有的蟋蟀文化,专心致志投入蟋蟀画的创作。为了更好的捕捉蟋蟀的特质,章世根查阅典籍、研究蟋蟀的习性、与专业斗蟋人士探讨,他像观察孩子一样观察蟋蟀的性格。有好斗勇武的、有虚张声势的、又为了雌蟀打架的、有碰一下触须就逃跑的……
章世根观察力和表现力惊人,笔下所画蟋蟀,天趣盎然、妙夺天工。如标本,却不是僵死的标本,而是活生生的生命。他画蟋蟀笔力强劲,须长等身,色泽光鲜,注重通过线条的爆发力表现蟋蟀的神韵,展现蟋蟀独特的精气神。
此幅作品绘制于玉石之上,表现的是斗蟋的场景,一只已经处于战败状态,触须收拢;另一只则张开触须,呈现很旺盛的战斗状态。章世根通过线条和细节,表达意境,展现蟋蟀好斗的特质。
这幅作品创作于天然形成的石头上,两只蟋蟀活灵活现。石头的艺术感与蟋蟀的动态相辅相成,让观者有观摩斗蟋的现场感。
贝壳与蟋蟀本是难以联想到一起的,章世根通过自己的创作,把贝壳的晶莹与蟋蟀的灵活巧妙切合,形成和谐的整体,非常具有美感。
这幅作品中的蟋蟀被很多人错认为标本。章世根绘制在有机玻璃上,画中的蟋蟀安静的在休息,又似乎做好了随时战斗的准备。特别是旁边的小猪,完整和延伸了画面的想象空间。
一静一动、亦静亦动。这只蟋蟀绘制在茶叶罐上,茶叶罐本来的静字,与章世根所绘的蟋蟀相得益彰。很多观者表示:“这个茶叶罐绝对是不舍得用的,因为每一次开盖子,都觉得是对艺术的一种亵渎。”
作品中的蟋蟀被绘制在印盒里,两只蟋蟀给人一追一躲的嬉戏状态。这两只蟋蟀似乎并不是在战斗,而是在玩耍,极富情趣。
将蟋蟀绘制在罐子底部非常难,笔要伸到里面,手的受力就与平常不同,可见章世根绘画的功底之深。这两只蟋蟀呈现秋虫真正的争斗状态,在观望、在准备、蓄势待发,似乎一场大战就要到来。
秋季,本是石榴成熟的季节,不甘寂寞的蟋蟀也前来凑趣。章世根巧妙的将秋的意境通过石榴熟了来展现,而秋虫之乐便神韵其中了。
画面中一只鸟儿与蟋蟀对峙,虽为飞鸟惊蟋,却丝毫看不出蟋蟀的怯意。蟋蟀的勇敢无畏、好斗不屈的特质尽显。
画面中的两只手是国外著名的艺术作品,章世根巧妙的在两只手上创作了极具中国韵味的蟋蟀,使得画面更加灵动而有趣。中西文化的融合丝毫没有违和感,通过艺术的语言将作品的寓意延伸。(图片均由章世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