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中国首演揭幕东艺演出季

东方网2017-07-13 08:58:18

  原标题:俄艾夫曼芭蕾舞团再登沪 《罗丹》中国首演揭幕东艺演出季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8

《罗丹》剧照。(资料图)

  东方网通讯员张灵安、记者桑怡7月11日报道:9月7日至9月10日,享誉国际的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将携《罗丹》、《安娜·卡列尼娜》两部力作再登东艺舞台,为东艺第12个演出季重磅揭幕。近年来,东艺已经成为诸多国际一流舞团的驻足地,中外顶尖舞蹈汇聚东艺。在新演出季中,闻名世界的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中国台湾云门舞集、葡萄牙库伦舞蹈团等都将奉献精彩演出。

  用肢体讲述罗丹的爱情

  说起罗丹,很多人首先能想到的是复制品遍地的《思想者》,也有影迷通过德帕迪约和阿佳妮主演的电影《罗丹的情人》,知道了大师与天才女雕塑家卡米耶·克洛岱尔在情感与艺术创作上的纠葛。艾夫曼的这部新编力作《罗丹》,也是围绕着这段充满戏剧性的艺术家轶事展开。

  1883年,43岁的罗丹在巴黎艺术界初露峥嵘,这一年,他第一次见到19岁的卡米耶?克洛岱尔。倔强、任性而又才华横溢的少女成了罗丹的爱徒和创作伙伴,两年后,两人陷入狂热的地下恋情,并在创作上互为灵感源泉。十多年中,罗丹的诸多代表作一一问世,而卡米耶的作品也毫不逊色,有些大胆突破的造型,甚至让大师都心生妒意。无奈身为女性,她的光芒总是被大师掩盖。世俗的偏见、艺术上的分歧、情感上的暧昧与背叛使得卡米耶最终在1898与罗丹决裂,然而她再也无法挣脱悲剧的命运,只能在精神癫狂中过完余生。

  2015年登陆东艺舞台的《安娜·卡列尼娜》让人们对艾夫曼的“心理芭蕾”流派有了最直观的了解。在他的“心理芭蕾”中,舞者的肢体语言是用来展现细腻的人类情感的。此次,艾夫曼在《罗丹》的创作中,也极力通过舞蹈的肢体语言,表现人物迸发的艺术激情、激烈的心理斗争与刻骨的失望。所有这些同样也曾是罗丹和克洛岱尔用石膏、青铜和大理石娴熟展示过的人类的精神与情感体验。所不同的是,他们将人体的运动瞬间冻结在冰冷的雕塑中,而舞蹈正是打破这凝固的瞬间,将抑制不住情感洪流释放出来。艾夫曼说:“《罗丹》这部作品思考了天才创作的永恒杰作所需要付出的沉重代价和所要承受的精神折磨。”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9

《安娜·卡列尼娜》剧照。(资料图)

  芭蕾舞演绎过去与现在

  作为艾夫曼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之一,《安娜·卡列尼娜》同样是一部充满内在张力的作品,艾夫曼精准地将剧中人物的心理情感冲突展现给观众。艾夫曼本人酷爱改编文学作品,在他看来,俄罗斯文学的精髓在于揭示人性的本质,而他的舞蹈创作也一直围绕人性展开,在这一点上不谋而合。他说:“基于大众较为熟悉的以故事情节进行再创作,我可以更侧重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层面,用舞蹈的手法为观众展现字里行间未经探索的部分。”

  这个版本以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为背景,完全抛开了托尔斯泰小说中所有的故事副线,只集中展现安娜与卡列宁和沃伦斯基之间的爱情纠葛。在表演中,艾夫曼芭蕾舞团的舞蹈演员将用舒展的动作幅度来表现,安娜对爱情义无反顾并最终沦陷的决绝。

  在艾夫曼眼中,芭蕾舞剧不仅是在讲述过去,更是在述说现在,剧目中所蕴含的永恒的情感与当代观众的感情现实密不可分且相互呼应。他说,当现代女性要在个人幸福与挚爱亲人的幸福之间有所取舍,要在满足肉体的激情与社会道德规范之间有所抉择,她们仍然会面对同样的两难抉择。无论哪个年代的读者和观众都能看出托尔斯泰笔下描绘的矛盾。所有这些问题困扰着人们,或许没有最终答案。但这部舞剧,就是要从这些世纪谜团中,把安娜破碎的灵魂释放出来。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