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延锋国际 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旗舰工厂”

2021-08-17 10:29:27|来源:解放日报|编辑:赵春晓 |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延锋国际 十五年磨一剑工厂实现“逆生长” 数字化转型带来“三个30%”跃升

  浦东金桥,上汽集团延锋国际公司的一座内饰工厂已经投产运行整整15年,对于中国快速发展的现代制造业来说,它已不再年轻。

  如今,延锋国际已是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2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40多个基地。然而,金桥的这座15年的生产基地,却始终是该企业全球的“旗舰工厂”。

  走进工厂,单纯从硬件看,岁月的痕迹难以避免。注塑、发泡、装配……汽车内饰的几道核心生产流程,自建厂至今没有本质上的改变。厂房里的大件设备,还是当年那一个个“铁疙瘩”,工作人员透露,像注塑机这样的装备,一用15年,并没有弃旧换新。

  制造业工厂,通常由于设备老化,效率逐年下降,可这座神奇的工厂却犹如“逆生长”:2019年,延锋国际金桥工厂人均年销售额288万元,今年上半年达到455万元,增长1.58倍;今年上半年人均利润比2019年增长了约70%。

  工厂里,所需的一线工人数量逐年减少,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却持续增长,并且近年来还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加速度。

  比数据更有说服力的是企业的选择。每当延锋国际研发最先进的技术时,总会先通过上海金桥工厂,尝试将设想变成现实中的工艺解决方案。随后从金桥出发,新工艺复制推广到该企业位于北美、欧洲、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其他基地。

  “我们把金桥基地这样的工厂,看作企业的‘护城河’。”延锋国际负责人说,从15年前投产的第一天起,工厂就开始沿着数字化的逻辑探索、研究、优化。特别是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突飞猛进,工厂60%设备实现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全面介入。“铁疙瘩”没变,背后的算法软件却快速迭代,为此延锋国际成立了近200人的国际化软件开发团队,持续提升工厂设备的自动化和柔性化程度。

  就这样,“护城河”的长宽没有增加分毫,15年里却越挖越深,里头的“河水”便是大数据和软件。“‘护城河’还在挖深,这意味着资产随着时间流逝能够不断产生新的价值,使得领先地位不易被颠覆。”延锋国际总经理贾健旭表示,数字化转型不是一个完成时,而是进行时,企业旗下的工厂,基本都是三年有小成,十年磨一剑。

  目前,数字化已在延锋国际旗下20多家工厂有序推广,相比数字化改造前,这些工厂均已至少实现生产效率提高30%,坪效提高30%,经济效益提高30%。

  然而,成效显著的生产环节数字化,还只是制造业数字化的一部分。企业在生产环节利用数字手段挖潜时,抬头望向更远处,研发创新、供应链、终端市场……数字化转型可以将这些广阔的领域连成一体,驱动传统行业变革。

  目前,延锋国际已在全球建立25个开发站,数字化网络布局为4200多名研发工程人员提供无缝对接平台;供应链数字化则接入全球数千家供应商和客户,实现信息集成;数字化的研发生产过程最终汇集于数字化产品,其数字化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为全球整车厂提供服务,使得企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座舱系统集成供应商。

  就像15年的工厂可以“逆生长”,120多年历史的汽车工业,以及上海众多基础雄厚的制造业门类,也能够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驱动下,爆发出高质量的加速度。

  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表示,上汽将以用户为中心,在产品数字化、体系数字化、生态数字化三个方向上加快建设数字化能力。

  上汽集团提出,计划在2025年实现电动智能汽车销量占比达到20%;力争“十四五”期间上海地区整车企业100%、零部件企业70%达到智能工厂的水平;至“十四五”末基于上汽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生态圈注册用户数达到亿级,月活用户达到千万级。

  “我们以自我革命的精神进行场景再造、业务再造、管理再造、服务再造,力争率先用数字化方式创造性地解决国内大型车企创新转型、升级发展的各种难题。”陈虹表示。(解放日报 记者 徐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