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小联系点诠释“全过程人民民主”大气象 上海25家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展立法调研,提出建议2770条,其中247条在国家和本市立法中得到采纳
全国人大调研组日前在上海开展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立法调研,第一站去的就是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长虹居民区联络站。
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设立的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自2015年挂牌以来,这里高频次地举行各种法律草案意见征询、开展各种立法调研、承接各路考察活动,以基层生动实践丰富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
在虹桥街道挂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副处长赵光记得这样一个背影。《退役军人保障法》(草案)征求意见时,正值酷暑,一位年近80岁的退休军人骑电动车前来参加座谈。会议结束后赵光想送他,被他婉拒,坚持要骑车回去,因为这段路对他来说,“是自己参与全过程民主的印记,很有仪式感”,他要自己走。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小小的基层立法联系点,正诠释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大气象。目前,这辆民意直通车在上海遍地开花。截至去年年底,上海25家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展立法调研200多次,提出建议2770条,其中247条在国家和本市立法中得到采纳。
民主“获得感”一次次被体验
“我一个普通老百姓提出的立法建议,这么快就传递到了全国最高立法机关,竟然还有一条意见被采纳了!”捧着刚刚颁布的《电子商务法》,中山居民区小李爱不释手,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读,“法律并不是只有打官司的时候才接触得到啊!它就在我身边!”
上海戎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旭感触更是深切:“参加《退役军人保障法》(草案)意见征询,我所提的建议被采纳了,这让我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全过程民主。我们党经常说,要不断增强人民幸福的获得感。民主也是有获得感的,全国人大尊重我们提出的意见,采纳有价值的意见,就是最好的获得感证明。”
这个满满“获得感”的背后,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生动实践的过程。这5年来,联系点一共完成55部法律的意见征集工作,归纳整理各类意见建议1001条,其中72条建议已被采纳。
记者注意到,这72条建议被一一展示在联系点展览室的“法条墙”上,与居民画的“彩虹桥”交相辉映。榜上有名的有17岁的高中生,亦有80岁的退休工人;有术业有专攻的专家学者,亦有社区里的普通居民。来此参观的访客每每读到此,赞赏、震撼。“在国外,只有议员才能有机会为法案法条建言,而在我们这里,普通的居民就能发表建议,这就是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立法机关要听的“家门口的声音”不仅仅在虹桥街道这一处。遍布上海16个区25家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民意,均被听到、甚至被采纳。民主的“获得感”在申城一次次被体验、被深化。
看着草长莺飞的田间地头,松江泖港镇黄桥村的家庭农场经营者张小弟脸上透着喜悦:“有了法律保障,今年务农的信心和底气更足了!”他说的这部法,即《上海市促进家庭农场发展条例》。黄桥村是上海唯一设在村级的基层立法联系点。令张小弟自豪的是,在这部法规草案征询意见过程中,包括他在内的一批家庭农场经营者提出不少有价值且接地气的金点子,其中4条意见被采纳。
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系”扎进最基层
要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树干“枝繁叶茂”,让一项项法律法规结成“累累果实”,民主的“根系”必须深深地扎进基层,汲取养分、生根发芽。
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根系”扎得既深且广——16个居民区和50家区域单位内,都设有“基层立法信息采集点”。由310名信息员、10家顾问单位和10个类型的专业人才库组成联系点倾听民意的“矩阵”。
新长宁集团房产开发部经理陈敏是被“发掘”出的一位信息员。他到立法联系点办事的时候,在留言簿上写下了对完善物业管理法律制度的建议,联系点工作人员看到留言后,邀请他当面沟通。原来,陈敏对很多法案都很有关注,相关条文他还会逐字逐句研究。很快,陈敏被邀请担任信息员,成为联系点矩阵中一位活跃的民意收集者。
虹桥街道人大工委专职干部游元超说,信息员就似大网中的枢纽。他们活跃在居民小区、商务楼宇、企事业单位中,去征询、收集周边群众原汁原味的立法建议,“触角”可以伸向最基层。
在嘉定工业区,也有这样一个扎根基层的矩阵。嘉定工业区的基层立法联系点设有22个信息采集点,涵盖村、居、企业、特色园区、机关部门和群团组织。这张信息采集网络的背后,还有一个由387名信息采集员、11名专家顾问、46名法律服务志愿者、1家第三方机构组成的专业智库。
“企业的迫切诉求、居民的街谈巷议,现在都有了直通立法机关的渠道,我亲测绝不是形式主义的走过场!”在此之前,73岁的周宏发从来没有感到自己与法的距离如此之近。他清楚地记得去年11月初嘉定工业区裕民社区举办《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草案意见征询座谈会的场景。在这部与上海数百万老年人休戚相关的“基本法”中,因为周宏发提出的一个建议,第十六条的表述与草案原文有了变化。“字字千钧的法条中,我的一点建议能被听见并且被采纳,全过程民主果然真实可触!”
“只有‘接地气’的法律,实践中才能行得通、真正管用。”在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伟看来,基层立法联系点正是民主“根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社情民意“上下通达”的连心桥搭建起来,民意纷至沓来汇聚这里。而基层立法联系点参与立法的实践也在不断丰富完善,目前已从法规征询环节,延伸到立法前和立法后,这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立法的应有之义。
除了25家基层立法联系点,全市的代表与选民之间还架起了6248座“家、站、点”连心桥,基本做到了上海每平方公里就有一个,打通了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居民的建议被传递上去,“急难愁盼”得以推进解决,全过程人民民主绽放在上海的各个角落。
讲述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的窗口
从见证重要理念在虹桥街道首次提出,到在人民大会堂亲历写入法条,“小巷总理”朱国萍一路参与见证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发轫、壮大。
自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被列为全国人大的外事接待点后,这里不断有外国议长、外国使团前来“探秘”。朱国萍所在的“萍聚工作室”是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一个联络站。2019年8月,美国众议院“美中工作小组”来到“萍聚工作室”参观。一位金发碧眼的代表特地跑过来跟朱国萍说:“没想到你们的联络站不藏在深宅大院,也不设在办公楼里,就这样敞开式地设在马路边,连个门卫室都没有,行人来来往往,都可以随意进出。”
朱国萍当时就这样回答她:“没错,这就是我们的民主,这就是我们人民代表与老百姓之间的‘零距离’,大家走过路过,就知道联系点在身边,代表在身边。”
越来越多的人正透过这样一个窗口来观察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家住黄金城道的土耳其籍居民、联系点信息员诺扬·罗拿称赞:“这个平台非常好,居民参与立法这样的机会只有中国有。”同为联系点信息员的德国人戴雷倍加珍惜这个机会,说作为一个外国人能够直接参与法条草案的反馈,这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和自信的表现,“我很珍惜这个光荣的角色”。
不久前,40多国驻华使节走进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这是中国的一个特色。”智利驻华大使施密特表示,以前从来没有在其他国家看到这样一个社区中心,所有人都可以进来发表他们的意见,并以这种方式参与立法过程。
几个月前,虹桥街道“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在古北市民中心揭牌,一系列社区公共事务议事协商活动同步举行。虹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胡煜昂这样阐释其背后的意义——“置于建党百年的历史坐标之中成立这个实践基地,就是希望以基层实践来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以解决问题的成效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成果,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真正深入人心,让这里成为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的基层窗口。”
“践行好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要把‘小’社区担负的‘大’使命做得更好。”朱国萍所理解的“使命”,就是让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讲好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的一个窗口。
人人都可建言献策,处处都是法治空间,全市25家基层立法联系点也正演绎各自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这样的基层窗口正越来越多。(解放日报 首席记者 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