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君娜 实习生 刘珈辰
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如火如荼地举行,来自全球各地的电影人也相聚于上海。从1932年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诞生至今,电影节已经走过80多年历史。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电影节?昨天,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文化圆桌论坛上,国内外知名电影节的负责人展开交流。
给电影创作指明方向
“电影有1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电影节到现在也有80余年。可以说,电影节和电影是紧密结合的。电影节给电影的创作指明了方向,在电影产业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主任傅文霞说:“电影节的第一个作用是推广国际间电影文化交流、把更多的艺术电影带给广大观众。其次,电影节要为电影行业输送新鲜血液,输送更多电影新人。此外,中国电影产业发展速度非常快。电影节当然要关注电影产业的发展。”
“过去我们是一千个人在一个银幕看一部电影,现在是一千个人在一千个银幕上看一千部电影。”艺术电影线上点播平台Festival Scope及Festival Scope Pro创始人兼CEO亚力山德罗·拉贾感慨,“线上平台能够打破电影节及电影观众的国家边界,让更多、更广泛的观众看到电影节上的电影,但也给线下电影节如何差异化发展出了一道难题。”
纽约亚洲电影节执行主席塞缪尔·贾米尔期待电影节能看到更多科技带给电影的变化。“我喜欢科技,也完全接受新的科技。未来的电影院可能不再是大银幕,甚至连银幕都不依赖。比如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我期待这些技术给电影新的机会。”
电影是电影节的“灵魂”
巴西里约国际电影节执行主席伊尔达·桑地亚哥直言:“科技发展对电影节的冲击已成新常态。流媒体的出现和盛行,也改变了电影节举办的方式。但电影的本质还是在讲述打动人心的故事。技术的发展和讲故事本身没有什么联系。电影这种艺术表达形式,最核心还是故事,其他的技术都是工具。”
电影,无疑是电影节的“灵魂”。而如何选片也在验证每个电影节的眼光、标准和执行能力。纽约亚洲电影节在起步阶段时,因为拉不到赞助,好几年基本上都由创始人自掏腰包,再加上票房收入,才勉强支撑。但执行主席塞缪尔·贾米尔表示,从始至终,纽约亚洲电影节在电影遴选上都有自己一系列原则,即更加关注多元类型的电影,包括动作电影、恐怖电影、文艺电影等不同类型的电影。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的观众,乌克兰基辅国际电影节逐渐将关注点放在科幻、纪录片、主题片和年轻影人的新作品上。乌克兰基辅国际电影节主席安德伊·卡尔帕奇直言:“电影节同时还承担了教育功能,应该帮助年轻的电影工作者踏入更高的台阶。电影节应该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平台、机会,用年轻人的语言讲年轻人的故事。”意大利罗马电影节主席芙兰茜斯卡·维亚也坦言:“我们的电影节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
希望有更多公众参与进来,尤其是年轻一代。”
保持商业性和艺术性平衡
对每一个电影节而言,艺术性显而易见,商业性也无法回避。
“大的赞助商当然很重要,是可以使电影继续存活下来的重要因素。”在谈到电影节的赞助商对公正性的影响时,菲律宾导演布里兰特·曼多萨分享道,“大家制作的电影,都希望能在行业里有更大的反响,但真要做到是不容易的。我更感兴趣的是希望能够有一个平衡点。”
伊尔达·桑地亚哥表示,电影节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平衡点,是每个电影节都面临的问题。“电影节一般都需要公共资金的资助,一些爱电影的人士和机构主动前来,往往是出于对电影的热爱。”在她看来,真正热爱电影的人,也会不断提出新鲜想法,既满足投资方的要求,又让观众领会到电影的魅力。“这需要电影节不断努力,将小众的电影制片人带到大众市场环境当中来。一个电影节中有不同的导演、不同的制片人,会给电影创作者带来不同的视角和审美,才能真正改变整个电影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