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5月4日电题:上海一座红色码头的时代变迁
新华社记者季明、周琳
100年前,年轻的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从黄浦江畔启程,投入轰轰烈烈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
如今,在上海杨浦的黄浦码头附近,党建服务站用VR、触摸屏、定制化明信片等让人们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现代化楼宇里,内容网站哔哩哔哩首播了马克思传记动画片《领风者》,年轻人在“二次元”里追寻红色印记……
一个城市纪念什么人,纪念什么事,体现了这个城市的品格与精神,既致敬历史,更昭示未来。
出发:踏上寻求真理之旅
3月中旬,上海杨浦,黄浦码头,樱花烂漫,船笛轻鸣。一些留法勤工俭学亲历者家属代表回到了这里,表达对先辈的怀念之情。
“100年前,他们从这里启程;100年后,我们回来这里缅怀。”家属代表说,留法勤工俭学中涌现出的革命者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
据不完全统计,1919年3月17日至1920年12月底,一批批留法勤工俭学生从黄浦江畔乘船抵达法国,踏上寻求真理之旅。对当时较有影响力的主要报刊新闻报道及船期信息的查阅结果显示,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是从今杨浦区境内的黄浦码头(现秦皇岛路码头)登船出发。
中共杨浦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忠说,当年,老一辈革命家漂洋过海,在求学过程中,坚守留学报国的追求和使命,打开了中西融汇的视野,把先进的思想带回中国。
创新:让红色文化走入更多人心里
作为上海近代工业集聚地、产业工人集中的地区之一,杨浦区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
在黄浦码头旁边的滨江党建服务站中,游人络绎不绝。体验区里,版画、透明触控和语音播报相结合,展现青年踏上追寻革命真理道路的红色故事。人们在触摸屏上写下自己的感悟,就能将历史场景和工业遗存生成明信片,把红色带回去。
红色文化的创新,正在新一代青年人心中,种下一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种子。
如今,反映马克思传记的动画片《领风者》,在这个码头附近亮相。这部2019年1月28日在哔哩哔哩首播的红色动画片,让“90后”“00后”通过“二次元”了解青年马克思的求学之路。
“岁月易逝,我只活一次,为了新时代准备。”当动画主题曲、国际歌一响起,大量弹幕刷屏。《领风者》播完后,编剧、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讲师卢刚在哔哩哔哩网站布置了一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大家答得都很认真。”卢刚说。
卢刚表示,《领风者》这样的动漫作品,根植红色文化进行创新创作,有助于青年人更加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
传承:打造红色文化传扬地
百年的革命征程中,上海杨浦这片热土上诞生了多个意义非凡的瞬间:1924年1月,杨树浦建立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1924年6月,中共在沪东区最早创办的面向工人的学校——杨树浦平民学校建立;1924年9月,沪东最早的地区性工会——沪东工人进德会建立……
如今,一个个红色地标正走入公众的视野。
“国福路51号”——这里曾是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的住所。2018年5月,这幢洋房经过修缮,以《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的新身份重回视野。
“荆州路151号”——这里曾是电影《风云儿女》拍摄地,如今是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主题的纪念广场和展示馆。以国歌诞生、国歌立法、国歌奏唱礼仪等为核心内容,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首版《义勇军进行曲》黑胶唱片等历史遗存。
积极整理保护工人运动史迹,深入研究沪东工人运动的光荣历史,杨浦不断挖掘弘扬区域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擦亮红色文化地标,讲好红色文化故事。“红色文化蕴含着坚定的理想追求、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内涵,是城市精神和人文品格的力量源泉。”杨浦区委书记李跃旗说,打造红色文化传扬地是历史赋予的使命。(参与采写:程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