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创新 共成长 育新人——盘点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三大关键词
新华网  2019-06-25 10:59:55

  新华社上海6月24日电题:再创新 共成长 育新人——盘点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三大关键词

  新华社记者吴霞、许晓青、孙丽萍

  随着问鼎金爵奖最佳影片的伊朗电影《梦之城堡》等在上海举办获奖影片展映,为期10天的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24日落下帷幕。

  作为中国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影片511部,放映场次1745场,观众46万多人次。

  再创新:追求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场依托5G信号回传的4K超高清“金爵盛典”直播,揭开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帷幕。

  电影从诞生之初就与科技相结合,而今上海国际电影节再创新,为电影产业插上高科技的翅膀。

  18日晚,上海电影博物馆,国产电影《三毛流浪记》以4K修复版的全新面貌亮相;21日晚,上海影城,昔日由孙道临、王丹凤、张瑞芳等主演的巴金名著电影版《家》以2K修复版重新与观众见面。

  电影节期间,上海市松江区发布了建设“科创影都”的蓝图,根据总体概念规划,“全域影视”将是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科创影都”规划启动60个摄影棚,其中三分之二为高科技摄影棚。

  “创新,无处不在;但创新并非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紧贴时代发展和大众需求。”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电影局局长胡劲军说。

  本届电影节首次设立与技术创新同步的“新视野”单元,在全球范围邀请一批“IMAX 3D”“杜比全景声”等形式的新片,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观影需求。新设的“电影学堂”则让影迷与国际影人有了更多近距离交流的机会。

  共成长:助推现代电影工业再升级

  今年春节档,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收获了超过46亿元高票房。导演郭帆在电影节论坛上感叹:“我们摄制了《流浪地球》,知道这条路有多难,有多大差距。”《流浪地球》的成功,开启了人们对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的呼唤和期待。

  上海高度重视繁荣发展电影事业和产业,近年来出台了“上海文创50条”,并进一步提出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启动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推动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主席、上海市副市长宗明说,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上海有责任担当,要助推我国现代电影工业的再升级。

  电影节电影市场启动当天,服务中外影视拍摄、已积累丰富经验的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联合长三角各大影视拍摄基地,发出共同建立健全长三角影视拍摄服务体系、共同编制《长三角地区影视拍摄指南》、共同宣传长三角影视拍摄政策和拍摄服务环境、共同建立长三角影视拍摄数据库等倡议。

  初步统计,2018年,有19部“上海出品”影片在国内外各影节、影展获奖入围,占全国国产片票房27.4%,其中12部影片票房过亿元。上海正不断为中国电影工业发展贡献新动能。

  育新人:青年兴,则电影文化兴

  2005年,导演宁浩以《绿草地》入围第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今年,宁浩再度以评委会主席的身份重返亚洲新人奖。

  上海国际电影节坚持多年打造的阶梯型新人培育体系,今年有了新亮点。今年新设短视频“探索”单元、创投训练营等新人培育项目,与原有的金爵短片、电影项目创投、亚洲新人奖和金爵奖一起,构成了互有关联、逐层递升的6级阶梯型新人培育孵化机制,逐步形成人才培育的闭环,成为中国影视事业新力量的孵化器。

  此外,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上海科技大学、上海大学电影学院等纷纷将“示范课”、专业论坛等“搬进”了电影节,让电影节真正成为中外电影学子的兴趣课堂。

  来自欧美的多位电影人今年在上海表示,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成为国际电影人必不可少的年度工作日程。

编辑:刘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