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位作曲家创作“大江入海流” 上海地标化成了音符
解放日报  2019-04-25 10:24:04

  本报讯(记者 吴桐)“海上新梦”是“上海之春”推出原创音乐作品的保留品牌,自2007年创立以来涌现了各类新作百余首。第十三届“海上新梦”前晚在上海大剧院上演。今年的“海上新梦”以“大江入海流”为主题,请来了六位作曲家,以上海重要地标为创作素材,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上海的城市精神和人文风貌。

  六位作曲家中,许舒亚、徐孟冬、周湘林、夏良来自上海本土,翁持更和崔新分别来自浙江和江苏。翁持更的管弦乐《梦里江南》,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上海的发展历程;徐孟冬的交响前奏曲《浦江钟声》,以黄浦江边海关大楼的钟声开启;夏良的交响诗《红色之源》,从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的角度抒写;崔新的音画《石库笑语》,描绘了上海弄堂里的欢歌笑语;周湘林的管弦乐《申城之巅》,以摩天大楼展现上海的大都市风貌;许舒亚的管弦乐《百川归海》,展现了上海广阔的城市格局。

  崔新虽来自江苏,但曾在上海音乐学院求学,对上海充满感情。“《石库笑语》写了上海的晨昏,晨曦初露时会有鸽子飞过,弄堂在阳光中苏醒,融入城市前进的步伐。而华灯初上时,上海的夜依然明亮,向新的一天延伸。”他还将沪剧、评弹、江南丝竹糅入作品之中,呈现城市生活的千姿百态。夏良在音乐中借鉴了不少经典红色歌曲的旋律,包括上海著名作曲家朱践耳的《唱支山歌给党听》等,希望观众听起来更有共鸣。

  许舒亚说:“六位作曲家写出了六部各具特色的作曲,但拼凑在一起却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展现出上海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精神。”翁持更表示,六位作曲家写同一个主题,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合作。本届“上海之春”舞台上有不少由长三角艺术家共同参演的音乐会。除了“海上新梦”,还有“最忆是江南”民族管弦音乐会、“艺江南”合唱音乐会等,音乐家们共聚一堂实现多方位交流。

编辑:刘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