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支付宝就能卖垃圾 申城70多个小区开展试点

2018-11-30 08:59:05|来源:解放日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打开手机支付宝就能卖垃圾

  通过支付宝也能卖垃圾了。28日上午,家住佳宁花园的李先生打开手机里的支付宝App,点击城市服务图标,全新的“垃圾分类回收”板块映入眼帘。

  操作很简单:登记家庭住址、联系方式,下一个回收订单,选择要回收的垃圾种类,并上传待回收垃圾的照片,接下来就等社区回收员上门。称重计算价格后,卖垃圾所得便转到居民支付宝账户。当天卖了1.7公斤旧报纸,李先生收到2.55元。

  目前,像佳宁花园这样试点通过支付宝卖垃圾的小区,在上海已有70多个。项目运维方藏宇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翔透露,今年底,静安区将在江宁路街道和彭浦镇探索整建制推进这一模式,覆盖119个小区,并在试点成熟的基础上,逐步向静安、宝山、青浦等区全面推广。

  垃圾分类回收要吸引年轻人

  近年来,随着“两网融合”深入推进,上海社区垃圾分类回收服务点的数量快速增长。截至今年9月底,上海已建成“两网融合”回收服务点2033个、中转站48个,两网融合市场基本形成。

  不过,数量不等于质量,一些回收服务点虽然干净整洁、设施齐全,但对周边居民,尤其是年轻上班族的吸引力有限,硬伤就是传统回收方式不够方便。“小年轻朝九晚五,哪有空提着大包小包走到垃圾房?”佳宁花园的物业经理坦言,小区里的垃圾分类回收服务点基本只能吸引老年人,他们中一半人是自己攒够可回收物后拎去服务点,另一半习惯打电话给回收员上门交易。年轻人则是直接往楼下的垃圾桶里一扔,连回收员的电话都很少打。

  “年轻人都喜欢在手机上操作,既然有那么多手机客户端,为何不能做个专门回收垃圾的?”支付宝相关负责人张洪明表示,在设计“垃圾分类回收”板块时,最重要有两点:一是让垃圾回收更方便、可随时随地;二是可以快速变现或产生价值。

  实践证明,解决“痛点”后的垃圾分类回收吸引了大批年轻人。佳宁花园的回收员高贺彩回忆起两个月前刚开始试点,日均有100多斤的废纸混在垃圾桶里,现在日均送去交投站的150多斤废纸,绝大多数是上门回收获得,其中不少都集中在晚上上门,送出废纸的大多是年轻人。最近,高贺彩也很少去垃圾厢房徒手分拣,劳动强度低了不少,废纸因为没有与其他垃圾混杂,品质好,下游收购的价格变得更高。

  可以提升垃圾分类激励力度

  记者注意到,在支付宝“垃圾分类回收”板块里选择兑换方式时,除了兑换现金,还可兑换积分。以塑料饮料瓶为例,1公斤可兑换约1.8元,也可兑换成1公斤“能量”,在环保商城里兑换实物或优惠券。比如,1公斤“能量”可兑换某品牌电饭煲的5折优惠券,购买时使用更划算;也可兑换一盒鸡蛋的8.1折优惠券。

  “我们希望引导大家选择兑换积分,而非现金。”高翔表示,大部分可回收物的价值较低,如果用兑换现金的方式,依旧很难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兑换成积分却可以让可回收物“升值”。当可回收物变得更有价值了,那么把它们从垃圾堆里分类出来便会更有意义,让更多居民认同垃圾分类是值得去做的。

  据透露,上海绿化市容部门正和相关单位沟通,希望在支付宝垃圾分类回收平台或上海的绿色账户中引入更多有价值的可兑换商品或服务,甚至是金钱难以买到的“稀缺品”,以此来吸引更多人参与垃圾分类。“比如经常被‘秒杀’的公益课堂、演出等社区活动名额,如果垃圾分类做得出色,就能用积分优先兑换。”市绿化局环卫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做将是提升垃圾分类激励力度的有益尝试。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不应让支付宝的垃圾分类回收平台或上海的绿色账户成为“兑奖平台”,应尝试引入更多公益资源,将这些平台打造成精神文明激励平台,鼓励居民用积分来兑换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参与机会等。

  之前,激励力度有限,始终是上海推进绿色账户时的难点。有很多企业为了公益,为绿色账户提供了大量商品供积分兑换,但这些商品价值往往不高,尤其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此外,积分基本不能即时兑换商品,仍是线下、延后兑换的模式,要等到兑换者所在社区的兑换需求积累到一定量后,才会有绿色账户的工作人员将商品集中带过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一些“怕麻烦”的人对兑换失去热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