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育不只是办一场展览那么简单
如今,美术馆纷纷把公共教育职能作为自身重要职能。近日,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发布了《关于运用重要时间节点进一步做好本市美术馆市民美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美术馆进一步提升市民审美素养和美育认知水平,不断扩大“1+16”美术馆市民共享计划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美育是公共教育吗?美术馆和美育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美育是美术馆的目的
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里,中华艺术宫每天的活动表都排得满满当当,多个展览和18场公共教育活动全面铺开,给10多万名观众带来丰富多彩的美术馆体验。据市文广影视局统计,国庆长假期间,共有33.8万名观众走进美术馆,欣赏101场展览,参与103场公共教育活动,观众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近60%。
做好美育工作是否只要多策划一些公共教育活动就可以了?中华艺术宫执行馆长李磊说,审美教育不只是对应美术馆的公共教育职能,展览、研究也包括在内。“美育的基础是研究和传播,通过展览展出好的作品,设计好的展陈方式,都是美育。美术馆所有工作都涵盖在内。”
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阮竣认为,通常意义上的美术馆公共教育活动是依托于馆内展览策划的配套活动,但美育工作需要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刘海粟美术馆打算在本季度开展夜场活动,时间从晚上7时半到9时半,或是针对青年白领人群做艺术、设计相关的趣味分享,或是从画库中提取一件画作,请一两位艺术家分享画作背后的故事,用“快闪”方式做小型展览。这些新的拓展和改变,都是发挥美术馆美育功能的重要方式。
“美育是美术馆的目的。设立美术馆,就是要把优秀作品传递给大众,让大众从中获得精神文化和美的享受。”李磊说。
美术馆“主动出击”进入社区
随着文教结合逐步推进,在上海,去美术馆上美术课已不是新鲜事。但与此同时,上海有大量新建的基础文化设施,如社区文化中心、图书馆等,尽管有良好的硬件条件,却缺乏优质内容。能否发挥美术馆特性,主动出击,让艺术服务走出美术馆,走进学校、街区和商区?沪上众多美术馆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以各种方式将美育送到市民身边。
据透露,刘海粟美术馆正酝酿粟上海·社区美术馆计划,将于今年11月在愚园路开出一家300平方米的美术馆。展馆空间由建筑师张海翱设计,包括泼墨廊道、台阶式书吧、装置彩带、观影互动区、可移动式书画展览、休闲洽谈区以及临展雕塑区等。“这一空间的目标群体就是社区居民,我们打算用公共艺术激活社区,在这个空间里不断生发艺术活动和艺术实践。除了邀请艺术家向居民分享艺术外,也会邀请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文学家等对社区的文化历史积淀和传承做一些阐发。”阮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