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文化节校园中华戏曲大赛颁奖展演举行

2018-09-25 08:55:35|来源:新民晚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小戏骨贺中秋 市民文化节校园中华戏曲大赛颁奖展演昨晚举行

  无花木却见春色,无波涛仍可观海。中秋佳节前,正是赏戏的好时候。9月23日晚,2018校园中华戏曲大赛颁奖展演在上海保利大剧院上演,小演员们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一招一式、唱念做打中传承戏曲舞台的写意之美。

  2018校园中华戏曲大赛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嘉定区人民政府主办,分为京昆组和地方戏组两大类,设专业组别(专业戏曲院校学生)和非专业组别(普通类在校学生),经过三轮角逐,最终产生“百名校园戏曲之星”。展演上,部分“戏曲之星”与胡璇、李军、顾竹君等名家同台搭戏,在“蓓蕾初放”“戏韵缤纷”“烟雨江南”和“薪火相传”四个板块中演绎古今经典的忠孝节义、悲欢离合。

市民文化节校园中华戏曲大赛颁奖展演举行

图说:京剧《芦花荡》 新民晚报记者 胡晓芒 摄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一曲艳惊四座的《贵妃醉酒》为展演拉开序幕,精湛的功底让人不敢相信表演者朱文漪今年才刚8岁。对戏曲的痴迷让她在短短两年就磨练出了一身戏骨,即便在台下,“海岛冰轮初转腾”的经典唱词也是张口就来。她说,自己迷上京剧,就是源于一次偶然。两年前,妈妈送她去秦汉胡同国学书院学书法,书法教室的楼下,方沐蓉老师正好就在教同学们唱这曲“醉酒”。那时小文漪还听不懂什么是“冰轮”,只觉得咿呀的唱腔“太美了”,当场就决定报名学戏。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当孩子们在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传统戏曲,戏曲的美妙韵味便自然引着他们学习传承。

  在一众传统戏曲的演出中,“戏曲韵律操”的表演让人眼前一亮。在京胡、曲笛的婉转曲调和打击乐奏出的节拍中,孩子们时而摆起《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的“蹉步”身法,时而又做出向后摆手的动作,让人想起王文娟老师扮演的鲤鱼精的出场亮相。这套韵律操由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编排,糅合了戏曲身法和一些现代舞蹈动作,既传统又现代,在保持专业戏曲基本动作的同时,又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学习。

市民文化节校园中华戏曲大赛颁奖展演举行

图说:戏剧韵律操表演 新民晚报记者 胡晓芒 摄

  著名沪剧演员茅善玉常说:“给我们十分钟,我保证让你喜欢上沪剧。”传统戏曲在青少年中的发展,离不开近年来“进校园”、戏曲大赛等活动的大力推广。去年年底,中华梨园经典“赏戏团”正式成立。谷好好、王珮瑜、朱俭、严庆谷、高博文、韩婷婷等名家名角被聘为“赏戏团”第一批导师,60场讲演结合的活动让学生们在精彩的翻腾滚打和细致的赏析讲解中了解戏曲。昨晚的展演上,第二批上海市民文化节中华梨园经典赏戏团导师的授牌仪式也隆重举行。赵群、蓝天、罗晨雪、钱思剑、吉燕萍、陈甦萍、方亚芬、杨婷娜、梁伟平、钱程十位京、昆、沪、越、淮、滑稽戏实力演员加盟导师团队,开启了新一轮的赏戏团征程。

市民文化节校园中华戏曲大赛颁奖展演举行

图说:越剧《西厢记》选段“琴心” 新民晚报记者 胡晓芒 摄

  姹紫嫣红,各戏种“平分天下”

  纵观今年的大赛和展演,除了最常见的京昆两大戏种,沪剧、锡剧、越剧、评剧、弹词“百花齐放”。对比去年京昆“独大”的局面,地方戏的进步让评委们也感到惊喜。越剧国家一级演员、评委韩婷婷从专业角度,给了地方戏种的参赛者高度评价:“孩子们从唱念做打到服饰装扮都很到位,这是对戏曲综合性表达的全面传承。”

市民文化节校园中华戏曲大赛颁奖展演举行

图说:锡剧《珍珠塔》选段 新民晚报记者 胡晓芒 摄

  据介绍,去年校园中华戏曲大赛上,专业组只有京昆组、无地方戏组,非专业组中的京昆与地方戏选手之比为3:1,百强中非专业地方戏选手仅19位。而今年,参赛选手中地方戏人数和质量都有大幅提升,在百强之中占据了37个席位。其中,作为上海本土戏种的沪剧更是“异军突起”占据22席。

市民文化节校园中华戏曲大赛颁奖展演举行

图说:弹词开篇《神农颂》 新民晚报记者 胡晓芒 摄

  以沪剧表演跻身“戏曲之星”行列的曹越和顾筱萌谈起学戏的经历,让人惊讶不已。原来,他们两位都是从京剧班里“跨界”走出来的沪剧小明星。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与静安北站京剧班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两位小朋友平时在学校里学京剧,周末就到北站京剧班学习。但渐渐地,老师们发现市里的比赛上唱沪剧的孩子很少,中国戏曲小梅花大赛上更是难见沪剧。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老师们心里不是滋味,暗下决心要在孩子们中推广沪剧。他们邀请了沪剧演员出身的于燕芳担任班里的沪剧指导老师,少儿京剧班也变成了少儿戏曲班。曹越和顾筱萌的领队老师沈洁告诉记者,他们还打算和北站戏曲班合作排更多的沪剧,让“上海的声音”也在孩子们心底扎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