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机器人登陆沪上医院 “上海方案”受诺奖得主点赞

2018-08-31 09:12:02|来源:东方网|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胸痛患者请到大厅分诊台刷医保卡,然后领取胸痛就诊手环,再到胸痛中心诊治就诊。”在今天上午在上海举行的“巅峰对话——院士&诺奖得主总论干细胞和人工智能”论坛现场,智能机器人“小徐”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这一台刚刚应用于第十人民医院里的智能机器人,这也是全球首款应用于医院胸痛中心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胸痛的救治有别于其他所有的救治,必须争分夺秒”,专家告诉记者,90分钟是胸痛发生后进行救治的黄金时间,医生需要尽可能清楚的知道,治疗的过程中每一分钟是怎么使用的,又是哪一个环节曾经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延误,“所以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引入,最重要的就是帮助系统地定位、识别患者,并且跟踪整个诊治流程,每一个救治时间点都会得到精确的记录。”

  据介绍,3台“小徐”分别“入驻”了十院的门诊、病房和手术室,患者经过任何一道“门”,所有的时间节点都会得到实时记录,“据我们统计,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至少可以提供15%以上的流程优化,在速率得到提升的前提下,能够让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尽可能地少耽搁时间”,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张毅表示,在此基础上,人工智能在救治过程中的引入,还能为胸痛中心未来的建设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和帮助。

  在今天的论坛上,同济大学副校长陈义汉院士在致辞中提出,必须尽快通过最新、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加快心血管疾病诊疗的改革。据悉,第十人民医院在国际上首次应用D-SPECT精准评估+体外震波改善为环境+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心梗心衰的“上海方案”。

  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单粒子冷冻电镜的发明人及先驱者Joachim Frank教授今天也亲临现场,他对人工智能与干细胞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中的结合应用十分感兴趣,此次也希望能与第十人民医院进一步合作,利用冷冻电镜技术,深入研究干细胞的作用机制,更精准地进行临床转化,提供更优质有效的医疗服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