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取各种措施“让文物活起来”

2018-08-28 08:58:01|来源:东方网|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即将成立“复旦大学文物保护创新研究院”,为上海的“让文物活起来”在人才培养、解决关键技术和学术问题、产业化提供创新方案。该研究院是由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杨玉良院士团队、干福熹院士团队发起,并根据校领导指示,联合文博系、历史系、古籍研究所等资源建立的全国第一家文物保护创新研究院。

  据悉,筹建中的“复旦大学文物保护创新研究院”已经向杨浦区文化局等部门提出了共同打造全国“让文物活起来”示范区的设想,希望通过对接杨浦区的创新创业体系和“复旦创业走廊”,为杨浦区产业体系注入价值连城的文物艺术品,通过大量创新创业人才,创造成千上万个“文物IP”,促进文物价值的有效释放,实现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的双丰收,进一步丰富“杨浦知识创新区”的内涵。

  安徽黄山、江苏常州、广东深圳、四川成都、陕西西安等地政府、企业都对与“复旦大学文物保护创新研究院”合作,推动当地“让文物活起来”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希望与“复旦大学文物保护创新研究院”合作在当地建立研究院分院或工作站,共同推动“让文物活起来”。

  “文物+科技+金融”的时代,为文物服务业、文物衍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只有通过产业化才能真正实现“让文物活起来”。文物服务业包括科技鉴定、经验鉴证、等级评定、价值评估、展览展示、学术研究、学术出版、教育培训、保护修复、安保保险、可追溯系统、品牌等直接服务和增值服务;文物衍生产业包括交易、租赁、易货、文物衍生品、文物区块链、文物人工智能、文物大数据、VR/AR/3D、博物馆、特色小镇、艺术品金融等,可以大大增强文物的流动性。

  其中,文物区块链、文物共享平台、文物人工智能等都极有可能诞生“独角兽”和上市公司。

  自宋代以来,我国历史上有过五次收藏热:第一次是北宋时期;第二次是晚明时期;第三次是大家熟知的康乾盛世;第四次是晚清到民国初期;第五次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直到现在,伴随着改革开放,形成了8000多万的收藏大军。相比较前五次收藏热是少数人的自娱自乐,第六次收藏热将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收藏”浪潮,产业化让文物收藏成为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可以参与共享的领域,经过确真、确权、进入可追溯系统的文物艺术品将成为家庭资产配置的重要内容,可玩、可赏、可学问、可增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