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苏州河沿岸规划征意见 建世界级滨水区

2018-08-24 08:52:46|来源:东方网|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打造世界级滨水区 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建设规划征集意见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_副本

图为黄浦江两岸规划图

  黄浦江、苏州河(以下简称“一江一河”)是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代表性空间和标志性载体。2017年,黄浦江沿岸45公里公共空间贯通,2018年上半年启动了苏州河中心城段滨水贯通工作,预示着一江一河的规划建设工作已进入全面提升的关键阶段。

  8月23日,东方网记者从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获悉,为贯彻“上海2035”总体规划要求,市规土局组织开展了《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提炼规划核心内容形成公众版成果,向全社会征集意见。在新时代背景下,一江一河将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滨水区。

  黄浦江:全球城市发展能级的集中展示区

  黄浦江是上海城市的标志性空间,也是上海近代金融贸易和工业的发源地,沿岸的变迁是上海城市发展历程的缩影。此次规划范围包括黄浦江闵浦二桥至吴淞口的沿岸地区,河流长约61公里,进深2至5公里,涉及宝山、杨浦、虹口、黄浦、徐汇、闵行、浦东、奉贤八个行政区,沿岸地区用地约200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黄浦江沿岸地区将建设为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空间载体,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贸易、文化创意、科研研发功能的汇集地。以外滩陆家嘴金融中心为核心,进一步提升能级,向上下游辐射多元金融产业业态,以关联产业配套带动新兴商务区的崛起。同时,通过统筹黄浦江全流域的人文、景观、生态等游憩资源,发展世界级水岸游览功能,形成水陆联动、多元体验的全域旅游空间。

  黄浦江沿岸地区是体现高等级文化影响力、景观特色鲜明的标志性展示窗口,通过打造全方位贯通可达、景观优美、设施完善的公共空间,将黄浦江沿岸塑造成世界一流的城市公共客厅,真正“还江于民”。依托生活型街道、沿路绿带、地块内部弄巷等实现垂江联通,根据场地特点设置各种规模的滨江开放广场,形成活动节点。并关注游憩、居住、办公等人群差异化需求以及弱势群体需求,结合人群活动密集情况配置集中的综合服务点(驿站)。

  黄浦江沿岸地区还将建设具有宏观尺度价值的生态廊道,发挥更高能级的生态效应。目前已经规划了世博文化公园等一批重要生态空间,预控大型滨水结构绿地,增加规划公共绿地,通过多样化绿化设计,建立多层次的绿化系统,注重植物科学配置,构建全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体系,指导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根据黄浦江及周边地区发展演变过程,进一步拓展滨江各类保护保留对象,加强历史建筑公共利用,形成新的文化场所,打造更具历史积淀的人文水岸。同时,根据全球国际化大都市天际轮廓的综合效应,以黄浦江为窗口,塑造海派特色的滨水空间景观。针对外滩等现状色彩较理想的建成区段,加强现状色彩保护。针对徐汇滨江、杨浦滨江等改造、新建区段,在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阶段,明确建筑色彩设计要求。

黄浦江苏州河沿岸规划征意见 建世界级滨水区

图为苏州河沿岸规划图

  苏州河: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范区

  苏州河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滨水景观,是密集城市中稀有的城市开敞空间。此次规划范围包括苏州河黄浦江河口至市域行政边界线。其中,中心城段规划范围东起苏州河黄浦江河口,西至环西一大道(外环线),河流全长约21公里,涉及黄浦、虹口、静安、长宁、普陀、嘉定六区,郊区段长约29公里,涉及嘉定、青浦、闵行三区。总面积约139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苏州河沿岸将实现中心城区段全线贯通,开展滨河道路慢行优先化改造,实现“临河可见河”。同时,推进跨河桥梁建设,实现合理的桥梁间距和梁底标高,提高慢行过河的舒适度和便捷性。

  据介绍,在北京东路、苏河湾、M50、长风西片、临空商务园区等重点转型提升地区,引入文化、创新、生活服务等特色功能,建设宜居宜业的复合城区。未来,苏州河沿岸将新增7处旅游码头,强化水上旅游功能,开展龙舟赛、皮划艇等水上活动,实现水陆联动。

  关于市民关心的水质问题,规划明确,将对苏州河全流域进行水体治理,基本消除劣V类水,打造人类与动植物共融的优质活动场所。中心城区段将因地制宜挖潜多类型的生态空间,结合滨河绿带串联公园绿地。外环外区段结合生态廊道建设,串联浅滩湿地、郊野公园等大规模生态示范区。

  苏州河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规划建设将普查各历史时期、各种类型的保护对象,重点加强对于里弄建筑和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结合区段功能和风貌主题,活化利用四行仓库分库、福新面粉厂等历史建筑,植入公共功能,加强与市民生活的联动。

  为了凸显苏州河“河窄、湾紧、桥多、楼密、路近”的特色,保护河口段经典历史建筑群及其天际轮廓线,规划加强了沿岸建筑高度与天际线管控,重点优化历史建筑密集、河湾半岛等特殊区域的景观形象,设置适宜步行节奏的、较高密度的观景点,塑造人性化的滨河景观空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