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90后老师有空就扎进校园水族馆

2018-08-20 09:20:26|来源:解放日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教得好书养得了鱼,为社团和社区孩子讲课成暑期工作 90后老师有空就扎进校园水族馆

  在松江立达中学,校园里有个“水族馆”。这个校园水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室中,畅游着千余条热带、温带和寒带鱼类,横跨亚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的50多个品种。暑期里,水族馆每天向社区孩子开放。自从有了校园水族馆,90后老师武剑暑期就不回东北老家了。养好这些鱼,为社团和社区孩子讲课,成了他每日的新工作。

  语文老师成养鱼达人

  今年夏天是校园水族馆“扩容”后的首个暑期。“虽然这些鱼完全可以交给鱼缸厂家负责,但总不如自己照看放心。”武剑说,最喜欢的一条鳄雀鳝刚饲养时才20厘米长,现在已经长到1.2米,还换了6米长的水族箱。

  武剑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三年教龄的语文老师如何成了养鱼达人?起初,他在办公室里养了些普通金鱼。一到下课,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围着金鱼。在校长支持下,他考察上海海洋水族馆和长风海洋世界,跑花鸟市场买鱼,规划水族馆建设,带着学生组建拓展社团。小小的鱼缸从办公室转到专用教室,他也变成水族馆的养鱼大户。

  水族馆里有一个长达6米蓝色基调的水族箱,直接作为水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室的一面外墙,从外向内望去,好像水世界一般。200多平方米的场馆,拥有几十个大小不一的水族箱,有长达数米的巨骨舌鱼、鳄雀鳝,有珍贵的保护物种鲟鳇鱼、娃娃鱼,还有难得一见的电鳗、食人鱼等。长达3米的爬行类两栖箱里,还饲养了泰国暹罗鳄鱼。

  向社区免费开放受欢迎

  社区女孩薛佳怡家住立达中学附近的永丰街道,今年暑期,她在家门口的校园水族馆就可以零距离观赏各种鱼类。每天下午4时到7时,学校向周边居民免费开放。除了健身设施,水族馆成了居民热衷的一大景点。

  “这是难得一见的亚马逊食人鱼,那边是‘水中梦魇’电鳗、‘河中巨怪’巨骨舌鱼……鱼儿来自不同的大洲和水域,就像我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家庭。”拿着《海洋水世界》校本教材,薛佳怡在水族馆里听武剑老师讲解鱼类知识。学习之余,还可在水族箱认领自己喜欢的鱼种进行饲养。每天来校园水族馆观察鱼儿的一举一动,照顾小鱼的“日常起居”,从日常喂食到清洗鱼缸,陪伴小鱼成长……在每个学生水族箱下都有一个“二维码”,通过微信扫码就可观赏里面的鱼类介绍视频。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视频都是由学校拓展社团学生自己讲解并录制的。“在校园水族馆,孩子们从善待小动物,学会了尊重师长、团结同学、与人为善。”不少家长感到,每天来水族馆参加活动丰富了暑期生活。就连大人也喜欢每晚来水族馆转转。

  学校附近有不少河流,武剑带着社团和社区的孩子,通过校本课程学习,探寻菜市场和生活中的食用鱼。暑期里,每周二下午5时以后,校园水族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有专业教师和学生讲解员带领。

  打造上海首个校园水族馆

  立达中学“热带水世界”学生社团是松江区的“十大明星社团”。初二(4)班印诗源、沈安吉都是“热带水世界”拓展社团的活跃分子。这个暑期,她俩作为社团的学生小小讲解员,定期观察小鱼、清理鱼缸,做好数据科学记录,为今年秋天准备参加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做课题准备。

  暑期里,坚持来校园水族馆参与社团拓展活动的还有不少小伙伴。在武剑担任班主任的初二(4)班,不少同学都是社团成员,这个班也被称为“水族班”。独特的经历不仅促进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同时在科创领域也收获一项项佳绩。“基于实验室中鳄雀鳝的全面调研及其当前现状问题分析”“热带水世界中淡水热带鱼种类分布及调研”“校园水族馆鱼类种群特点和生存环境多样性研究”……一批批水族爱好者不断诞生,在松江区第1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摘得大奖。

  每天白天,为新学期提前备课、准备班主任工作,下午指导社团拓展,晚上参与社区开放活动,稍有空闲,武剑就扎进水族馆照看心爱的鱼种……这名“养得了鱼、教得好书”的跨学科发展语文青年教师,打算今秋为水族馆尝试引入松江“四鳃鲈鱼”,打造上海基础教育系统校园里首个专业水族馆。

分享到: